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5 頁)
但有一道奏摺李隆基特意吩咐,入京直呈興慶宮,由內侍省的高力士轉給李隆基。
那就是李瑄的奏摺!
一定是李瑄這小賊又在整他。
「自己看看吧!晉昌太守不惜殺死墨離吐谷渾部酋長的兒子來討好右相,使吐谷渾叛變,截斷絲路,圍堵晉昌。」
李隆基將李瑄的奏摺丟給李林甫。
雖然驚懼,但李林甫還是開啟奏摺,哆哆嗦嗦看下去。
果然!
可惡的李瑄,愚蠢的範昌海。
看完奏摺後,李林甫欲哭無淚,簡直是無妄之災。
但範昌海已經招供,獻諸葛亮劍給他,屬於事實。
主要是諸葛亮劍太敏感了,又直接造成吐谷渾叛亂。
顯得地方官吏,只要賄賂他,就能晉升一般。
「聖人恕罪,範昌海誤國誤民,當處以極刑!」
李林甫裝作面色大變,跪在地上求饒道。
「右相,假如你收到諸葛亮劍,會不會給範昌海一個侍郎當?」
李隆基未讓李林甫起身,突然發問。
「侍郎要從出類拔萃的郡守中選擇,需要聖人的慧眼鑑別,臣怎麼敢?」
李林甫不無應逢地道。
「退而求其次,當個少卿呢?」
李隆基又問。
「少卿者,必為品行端正,父輩顯赫的人擔任,聖人殿陛的光輝,會讓品行不端的人無處遁形。」
李林甫繼續回道。
「那右相準備安排他為何?」
李隆基聽到李林甫的話,氣怒漸消。
「如果是一柄普通的劍,臣會佩戴在身上,因為那是德行之劍;如果是一柄中等的劍,臣會棄於庭中,因為那是警示之劍;如果是一柄上等的劍,臣會埋於土內,因為那是傷人之劍。如果是諸葛亮的配劍,臣會雙手奉給聖人,因為丞相是帝王所擇,這樣大不敬的事情,臣不敢去做,望聖人明鑑!」
說完,李林甫向李隆基再叩一頭。
他將劍分為上中下,以鋒利的程度去考慮如何用它。
最鋒利的,埋在土裡。
一般鋒利,掛在庭中。
無刃之劍,攜於身上。
代表他沒有鋒芒,也沒有野心,對李隆基忠心耿耿。
經過李林甫這麼一說,李隆基怒氣全消。
右相應該沒問題,都是範昌海的錯。
「範昌海自作聰明,傳令,不需回長安,立即杖殺在路上,家人充為奴婢!晉昌別駕鴆酒賜死。」
李隆基向內常侍黎敬仁吩咐道。
他將罪責全怪在範昌海身上。
一個郡守,竟能引起一地叛亂,真是豈有此理。
「遵旨!」
黎敬仁領命離去。
李林甫這才鬆一口氣,內心更恨李瑄了。
還好他能揣摩聖意,逃過一劫。
李瑄這小賊,屢屢坑害他,想置他於死地。
又不得不忍氣吞聲。
就比如這一次,奏摺上李瑄只提範昌海欲贈劍右相,但其他的言語,都在描述範昌海認定把劍送給右相,就一定可以飛黃騰達。
這不是在暗示他任人唯親嗎?
關鍵是,他無法反擊李瑄。
雖然聖人不再發怒,但李林甫能感覺到,這事必然會對他有影響。
「右相,這諸葛亮劍,你覺得自己有無資格佩戴?」
李隆基將諸葛亮劍拔出一截,又推回劍鞘之中。
諸葛亮劍雖不錯,可畢竟是臣子之劍,非帝王之劍。
他身為帝王,不可能去佩戴。
「……聖人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