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2/5 頁)
元貞到達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玉門關和陽關這麼出名,想來有王之渙和王維的功勞。
李瑄視察玉門關的防務丶倉庫。
雖然此已不做重城防守,但基本的守衛,卻不能懈怠。
敦煌,雖然面積廣大。但出玉門關往西的敦煌郡,就不再是漢人的地盤了。
在西域雖有漢人移民,但胡人更多。
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度,遠遠不如河西走廊。
河西道,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五郡,還包括出陽關丶玉門關後伊吾郡(今哈密),交合郡(今吐魯番)。
但是河西節度使諸軍丶諸守捉,沒有一兵一卒駐紮在出玉門關後的半個敦煌郡和伊吾郡丶交合郡。
那裡的胡人,高度自治,有自己的兵士,只需要按時繳納稅收即可。
「安將軍,據說商人對出玉門關到高昌,出陽關到龜茲的道路,又愛又恨。荒原與沙漠,成為許多商人的墳墓。我覺得以後可以在這片荒原沙漠上,設立數十個戍堡,一戍五十人到百人,將通暢的商路徹底打通,讓商人沒有顧忌地入大唐,你覺得如何?」
出玉門關後,李瑄策馬在茫茫沙漠上,這裡偶爾有個驛站,且驛站相隔甚遠。
他將這個想法告訴安元貞。
「李帥如此,確實能吸引更多商人到河西。但當前我玉門軍人手不足,連一條道的戍堡,恐怕都無法建立。」
安元貞向李瑄回答道。
建立五千兵力的戍堡群,難道只需要五千士兵嗎?
肯定不是!
特別是沙漠中的戍堡,日常的生活用品,物資,水,運送的時候都很麻煩。
最起碼還有一支五千人的車隊,不斷地為這些戍堡提供水丶糧食等物資。
而且這些戍堡建設起來,也頗費功夫。
這也是大唐沒有徹底將荒原沙漠打通的原因。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安將軍做好心理準備,我會籌劃一番。」
李瑄目光直視西方。
他知道,按照歷史。安史之亂後,華夏將永遠失去中亞,來自西方的一位「神」,將永遠停留在那裡,教化那裡的人。
現在中亞許多人說漢語,學漢語,懂儒術。但浩劫過後,白髮孤城,人們會忘了那字正腔圓的語言。
哪怕是西域,也會在很久很久才能收復。
所以李瑄要將西域與河西走廊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以便日後經營和計劃。
「遵命!」
安元貞聽從李瑄的安排。如果那樣,他的兵力又要增加不少,職事官等級也會提升。
所以他求之不得。
李瑄與安元貞又繞著沙漠荒原到陽關。
他以之前豆盧軍的教訓,告訴守將軍士,要珍惜自己……
……
長安,興慶宮。
「右相,聽說這諸葛亮劍,是晉昌太守贈送給你的寶物。」
龍池旁的一座亭子前,李隆基指著面前的章武劍,向李林甫說道。
「聖人,臣愚鈍,不清楚為何事?」
李林甫還以為李隆基召他入宮要有事吩咐,沒想到這麼一問。
熟悉李隆基的李林甫知道聖人在發怒狀態。
但他根本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突然間,李林甫領悟到什麼。
晉昌?
這不是在河西嗎?
一提到河西,李瑄的面孔跳入李林甫的腦海中。
李林甫雖是首席宰相,可以接收各地奏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