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5 頁)
賜,臣能擔負此劍,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林甫很掙扎地說道。
雖自認為比不上諸葛亮,但他又不能推脫。
聖人得諸葛亮劍,欲賜大臣。
他身為首席宰相,若未得諸葛亮劍,必會成為長安的笑柄。
「在國家的事務上,右相還要多努力一番!」
李隆基這麼說,就是暫不打算將諸葛亮劍賜給李林甫。
他在天寶三載的時候,就有將政事託付給李林甫,高居無為的心思。
可偏偏李林甫一再讓他失望,不得不將這種心思打消。
吏部尚書為什麼空缺者,不就是想找機會,再交給李林甫嗎?
每一年產生這種心思的時候,李林甫總會犯下錯誤。
人生苦短。
他雄才偉略大半輩子,開闢煌煌文治,創造赫赫武功。
田舍翁還能頤養天年呢。他貴為天子,就不能享受幾年嗎?
李林甫不合格,誰又能繼任,讓他高居無為呢?
「臣……一定會完成聖人的囑託。」
李林甫內心一嘆。
聖人未賜他諸葛亮劍。
世人皆知這把劍的份量,如果賜給裴寬,誰才是首席宰相?
李林甫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威勢」。
如果諸葛亮劍在長安丶洛陽傳開,憑藉諸葛亮的名氣,一把劍可以讓身份產生質變。
他的猜測是對的,不久後,一個典故,會因此而生……
關於對赫連成英的處置,李隆基和李瑄料想的一樣,將其流放至黔中。
對於赫連成英來說,流放黔中比流放嶺南好一點。
為彰顯自己的恩德,李隆基聽從李瑄的建議,赦免吐谷渾部的罪責。
這一次墨離吐谷渾叛亂,不及之前護輸之亂。
護輸殺死大唐節度使,其部落都能被赦免。
更何況墨離吐谷渾事出有因。
新任的晉昌太守和晉昌別駕,李隆基交給裴寬去委派。
……
長安,五天後,又出現一件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的事情。
還是李瑄的奏摺!
李瑄將河西婦女丶婢女失蹤案,從頭到尾呈現。
李瑄認為這種令人髮指的事情,是為盛世抹黑,是輕視聖人之威,是侮辱泱泱大唐。
天朝上國,哪怕是平民百姓,都不能被欺辱。
像盛玉亮這樣,不僅幫助賊商擄走大唐婦女,還陰謀造反,聚集豪強,欲殺大唐開國公。
「這樣的官吏,為什麼還能當一郡太守?吏部是怎麼考核的?天寶年間,監察御史有沒有去過敦煌?上一任採訪使是飯桶嗎?這麼大的事情,朝廷竟然一點都不知,還是你們知道,並未告訴朕?」
李隆基將裴寬和李林甫召到政事堂,劈頭蓋臉一頓罵。
裴寬和李林甫二人已經看過奏摺,雖然兩人看起來誠惶誠恐,心境卻是不一樣。
裴寬剛當宰相還沒一年,之前他為戶部尚書,再之前為范陽為節度使。
當宰相期間,他不管官吏的考核。
聖人不可能死抓著他不放。
但李林甫不一樣,他當宰相這麼多年,御史臺的負責人楊慎矜是李林甫推薦。
而監察御史是楊慎矜派出。
採訪使也多是李林甫舉薦。
先不說賊商之事。
就一郡幾年失蹤七十幾名良家婦女,敦煌太守竟不上報朝廷。
「回聖人,臣也是剛得知這件事。」
李林甫心裡苦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瑄這孫子也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