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講】(第2/6 頁)
我們弟子心不安。為什麼不安呢?就是罪業被照了。我們在罪業的時候,其實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功能會產生照了自己過失的功能,就像鏡子,就像蠟燭一樣照了,這一部份是沒辦法掩飾的。
別明
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
譬喻:這種照了的功能,就好像在日正當中,什麼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身體的影子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隱藏,身影無藏身之處。
合法(來世果報):二習相陳,“二習”指種子跟現行,兩個法互相的陳述,所以我們到了陰間以後,一個人經常的覆藏,他來生的循業發現,這個“惡友”來跟他對驗;“惡友”就是過去跟他一起造業的這些同伴,就來到陰間跟你對證;“業鏡”就是它有一種善惡業力的鏡子,它能夠照見你過去所做的種種惡事;“火珠”這個珠子它能夠顯現你心中種種的想法,你心中有什麼樣的想法,當時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造作的,這個火珠它就能夠顯現給你看。透過惡友、業鏡跟火珠這三個法,使令這個罪人他就很清楚的如實的披露過去所造的罪業,用這樣來對驗我們過去的事情,在陰間就會有這種果報出現。
勸誡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佛陀對勸勉說:十方如來以他的智慧眼,來觀察我們造了罪以後的覆藏,就好像陰賊;“陰”就是躲在暗處的賊,這個賊沒有消失掉,我們表面看,哦!這個賊不在了,其實他是在的,他隨時會出來活動,因為他躲在暗處,隨時會出來破壞我們的財寶。菩薩觀察覆藏這件事情,就好像一個人頭頂著高山想要過大海一樣,因為山越多,下沉的就越厲害。戒律上說:懺悔則安樂,不懺悔罪愈深。
意思就是說,我們造了一個善法要把它隱藏,但是你造了罪業一定要發露出來,因為你一發露,你的罪業就能夠消滅掉。
以上十種的惡因它的情況,蕅益大師說:其實是偏重在純情跟九情一想,這種比較粗重的煩惱來說,才招感地獄的果報,是這個意思。圓瑛老法師後面有一段開示講得非常好,圓瑛老和尚說:我們一個人,一般正常人都是有造善有造惡,我們有時候拜佛、唸佛,有時候也造作一些罪業,包括前生、包括今生。這怎麼辦呢?我們對已經造的罪業怎麼辦?
圓瑛老和尚提出一個觀念說:修行人你要做一個很殊勝的法門就是「有因無緣」。你不能夠去創造一個去刺激罪業的因緣,譬如你今天你有一個田地,裡面有很多的種子,但是你不去灌溉,不去澆水,不去思惟,這個種子它也不能開花結果的。所以圓瑛老和尚說:在淨土往生的臨終正念當中,你要能夠做到所謂的「有因無緣」,使令苦果不成。「惑、業、苦」我們起煩惱,造的罪業,業到苦果這個中間你要把它切斷,不能讓業轉成果報。那這怎麼辦呢?當然你要斷惡念的相續。
這個思想在『大乘起信論』也提到,它說:我們正念真如的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破和合識,斷相續心。」因為你根本沒辦法去對治種子,煩惱有種子跟現行,種子沒辦法對治的,只有持《楞嚴咒》。所以我們是怎麼樣?是對治煩惱的現行。
我們要注意一點,煩惱的第一念是沒辦法對治的,凡夫沒辦法對治第一念。你看《菩薩戒》,第一個煩惱它不治你的罪,因為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的等流習氣;你是個生死凡夫,遇境逢緣肯定起煩惱。但是你煩惱第一念起來以後,你的觀照力止觀力量沒有現前,第二念開始治罪。《菩薩戒》是從一個比較合理的角度來治罪,它是從第二念來治罪,煩惱的相續開始治罪。
它這個觀念就是說:我們今天只要你能夠每一個惡念起來,第一念不能怪你,但是你第二唸的時候,你馬上轉念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