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講】(第2/8 頁)
。只要一個東西不變化,它就不會消失。因為它既然無生,它也就不會有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麼,“云何於中受汝生死?”這種法爾不生——從來沒有生、未來也不會滅的不生滅的見性,怎麼會受著我們一期生命,隨我們的生命而生,隨我們的生命而死呢?
也就是說,當我們生命死亡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它不死亡的,因為它沒有變化,它當然不會死亡。既然我們生命死掉、我們的色身消失以後,還有一個東西不消失的,那你怎麼還相信這個末伽梨?末伽梨也是六師外道的其中一個,他是提出無因緣論——生命是沒有因緣的。這種無因緣論也是被判作斷滅見。六師外道有三個都是斷滅見:迦旃延、毗羅胝子、末伽梨等,都是斷滅的思想。你怎麼還相信這個外道的斷滅見,都說我們的生命死掉以後就全部消失了?
這一段佛陀的結論是說,當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有些東西是消失了,只要會變化的東西都消失了;有一個東西是不會消失的,沒有變化的,它就不會消失。所以我們觀察人生,它是有一個暫時性的因緣,還有恆久性的因緣。大乘佛法是這樣觀察的。這一段是佛陀的總結,就是“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這是佛陀給他的一個答案。
子三、領悟
好,我們看波斯匿王聽到這個答案以後的心情怎麼樣。看“領悟”。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波斯匿王聽到佛陀講到有些東西會生滅、有些東西不生滅以後,他就深深地相信:我們色身變化以後不會斷滅,還會得到一個生命。就是,棄捨了這個生命以後,因為我們還有一個不生滅的性,這個不生滅的性又會去創造另外一個生命,所以生命絕對不會斷滅。這個時候跟法會大眾聽到有來生的觀念,聽到有無量生命的觀念,聽到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生命,他“踴躍歡喜”。這個踴躍就是好像高興得要跳起來,非常歡喜,“得未曾有”。
為什麼“得未曾有”呢?因為波斯匿王對來生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死了以後是不是完全斷滅,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個結、一個疑惑。這個時候佛陀把他的結解開了,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歡喜。
這個歡喜的意思我們解釋一下。古德在這個地方的註解說,波斯匿王是示現一個凡夫,也就是一個沒有出離心的修習人天乘的凡夫,所以他造了很多善業,他護持三寶。那麼造了善業他是幹什麼呢?他是希望依止這個善業來生來受用,創造一個來生安樂的果報。他是這種心情。假設沒有來生,那麼他今生所造的善業就沒有用了。他之所以歡喜,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善業不失。
我們講生命的相續來自於業力的相續。如果你今生所造的業不能夠貫穿到來生,你這個生命就不會相續。所以,當你死亡的時候,你今生造的業一定能夠在死亡當中繼續透過去。死亡到的時候,把我們的身心世界破壞了,但是你所造的業這個業性沒有被破壞。它怎麼樣?它繼續地透過死亡到來生去受用。所以我們要看到生滅的部分,又要看到不生滅的部分。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我們剛開始在看生命的時候,先從變化開始看起。生命就象是一個水流。我們看這個水流,先看它的外表。我們從外表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它是變化的;第二個,它是相續的。
一般來說,人天乘根性的眾生,是看到相續的一部分,所以他沒有出離心。他知道有來生,所以他從來生當中產生一個增上心,他積集善業,創造美好的來生。他看到的是生命的相續。
二乘人是看到生命的變化、無常,所以他是比較偏空的。因為他看到無常變化,所以他就產生一種極度的厭離,這個變化讓他感到沒有安全感,變化的本質就是痛苦。所以聲聞人看到了這個無常的變化而產生出離心,修四念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