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故道(第4/4 頁)
師。這是因為陳洪範是遼東人,朝廷對他不信任的緣故。在上個世界的歷史中,陳洪範此人頗善鑽營,歷任右都督、總兵,加封太子太師,掛平虜將軍印,後來他暗中投降清朝當奸細,出賣了南明北使團,致使臣左懋第被害。陳洪範還有一樁奇事,那就是他曾救過張獻忠,而且還不止一次。
張獻忠原是延安府的一名捕快,後來因為犯事被開除,只好到延綏鎮當兵謀生。結果他當兵又不安份,犯了罪依律當斬,當時陳洪範是其所在部隊的主將,陳看到張獻忠狀貌奇異,動了憐憫之心,為之向總兵王威求情,免除了死罪,只是打了一百軍棍後開除,從此張獻忠便流落鄉間,走上了流賊道路,並在其恐怖的流賊生涯中屠殺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民。
崇禎十一年1638,陳洪範同左良玉一起剿賊,大敗張獻忠於鄖西。張獻忠窮途末路之時,得知對面是陳洪範,大喜過望,帶著金銀珠寶前去聯絡陳洪範,由陳洪範牽線搭橋接受招安。招安之後,張獻忠被授予副將職銜,安置在谷城縣,朝廷給他發放了十萬人的軍餉,還允許他們在谷城縣白沙洲造房買地種麥,進行貿易,休養生息。兵科給事中姚思孝擔心有變,上疏要將張獻忠所部遣散,崇禎卻認為流賊能安居樂業是好事,拒絕了姚思孝的建議。於是張獻忠更加有恃無恐,乾脆在谷城設關征稅,蒐集糧食,打造兵器,壯大軍隊,操練士兵,一年多時間之後再次叛亂,其勢不可擋矣。
思念及此,楊銘不禁一聲長嘆,在上一個世界,他聽過太多人說明末流賊僅僅是因為吃不飽飯而造反,但事實上,張獻忠等人不僅有軍餉,有地種,還向當地老百姓橫徵暴斂,這哪裡是吃不飽飯的農民?這就是軍閥啊。這些流賊一旦羽翼豐滿,趁著明朝與清朝此時後金已改稱大清在關外遼錦大戰,國內兵力薄弱的機會,立即造反,造反導致國內大亂的結果反過來又讓明朝無力支援遼錦戰場的對清戰爭,使得明朝唯一有希望對滿清取得勝利的松錦戰役最終一敗塗地。
看過這些塘報,楊銘心中暗自與記憶中的歷史對照了一遍,大致都能對得上,有些時間稍有出入的,可能是歷史記錄的錯訛和不準確所致,也可能是自己穿越過來,產生的蝴蝶效應對歷史程序造成了改變。
在他的記憶中,劉之綸兵敗身死是在正月二十一日後金方面的記錄,或正月二十二日明朝方面的記錄,離現在還有八九天時間,正常情況下自己是完全能夠趕到救援的,但楊銘現在更多地考慮到了歷史程序的改變可能,心中不禁一凜。
“全軍加速前進!”楊銘在對講機裡下達了命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