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宗子的厭惡全都是亂寫的,不要當真……(第1/3 頁)
三皇五帝,對應原始社會,夏商之治則是奴隸社會……原來夏商之治居然是奴隸社會!
張宗子初初地撈了一眼表格,中泛起的不服念頭逐漸淡去了:這大開本的教材中,每個社會階段都附送了一個表格,列有如人均壽命、醫療水平、文化水平等等幾個指標,他剛才反對沈曼君的論據來自於此。沈編輯覺原始社會是《禮記》中所描述的大同之治的模,什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什麼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等等等等等,都被這張表反駁了,表中列的資料,人均壽命不過20左右,這哪來的老有所終,不是根本沒老就該死了嗎?
張宗子是無論如也不能認為二十歲就算是‘老年’的,至少也要過了四十歲,才有底氣說一聲不『惑』之年,自老了吧!雖然教材裡也有附註,解釋了人均壽命低下,不代表所有人都是二十歲左右死去,而是原始社會的嬰幼兒夭折率極,五歲以前的孩童容易死亡,會讓人均壽命比成年人能活到的普遍年紀要低,但按直覺來講,人均壽命二十歲的社會,人能活到二十五歲應該就很少見了。這大同社會有什麼嚮往的?
為什麼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不是因為大家都是道德之士,而是生產力水平太低!人的腦子也傻傻的,根本沒發展出私有制的概念……
張宗子在私有制上加了一個符號,他覺這說法也很有意思,雖然字數比原有的那些習語要多,譬如私有制,其實在文章中可以表達為‘私’字,而這個‘私’字又可以用作許多種意思來理解……但這種一詞多用的做法其實也代表了語的含糊,一句話做出多種解讀的可能大增,這也是為如今眾人都在大搞‘六經注我’,買活軍這裡所有表述則都務求精確,私有制就是一種財產製度,而不是什麼‘私’。
至於原始社會的婚姻,那不必說了,什麼族內群婚制、族外群婚制,又有什麼妻居、夫居,實在是『亂』七八糟的……原始社會的生活,還蠻新奇的!
張宗子倒不是說嚮往,就是以求知的角度來說覺大開眼界,但他能想到儒教眾生會如想,這『亂』七八糟的東西,簡直不雅到了極,然和聖人所說的大同社會完不是一回事!那也就談不上以敵之言而證我之道了,沈編輯的驚喜完就是誤會——
至於說三皇五帝之時,是大同之治還是原始社會呢?原本沒有別的答案的時候,張宗子其實也不是很相信所謂的大同之治,他覺這不是他能想象的境界,因為他生下來就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慾望,怎麼能做到人人無私慾?此時仙書的這番理論,似乎反倒合理一些,原來不是因為太尚而無私慾,是因為太懵懂而無私慾啊……
希望《華夏萬年曆》中,能有關於原始社會多的闡述,其實就是古籍中也可以找出許多‘群婚制’和‘母系氏族’的遺痕呢——什麼聖人感天而生,無父……是不知其父吧,的確,周禮也有言,中春之月,奔者不禁,又有上巳節‘會男女’一說,說起來不都是群婚制一的東西嗎……
一說到考據、金石什麼的,張宗子這舊式的文化人還是禁不住一陣一陣的興奮,他不容易找到了一種彷彿有‘邏輯’的說法,此刻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原始社會跳到了奴隸社會,其餘一切細節則暫時略過不細看了。
原來夏商是奴隸社會啊……這麼說的話,周代的確是封建社會了,封建封建,這兩個字不就是這個意思嗎?張宗子饒有興致地看著關於奴隸社會的種種知識,並且試著和自對三代的理解對應——但三代實在是太久遠的事情了,張宗子也只是知道一鱗半爪的東西,他對於三代中殷商的認識,主要還來自於《『迷』信統治》一文,倒是周代開始,存文獻逐漸增多,他所瞭解還多一些,至於夏、商,這完是憑著教材中怎麼說,他就怎麼去理解了。
奴隸社會的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