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3 頁)
清代官場中盛行的&ldo;拜門子&rdo;也是官場陋習,以求仕途通達。拜門時所拜的&ldo;老師&rdo;,並不是教學意義上的真正的老師,而只是建立師生的名義。拜門之前,雙方可以並不相識;對於被拜為老師者的輩份、年齡、品行、學識,自認門生者也並不計較,只要有權有勢就行。拜門以後,門生就可以向人炫耀自己是某某權貴要人的弟子,就可以靠著老師的權勢活躍在官場上。
官場上一方面有人透過拜門來攀附權貴人物,另一方面,權貴人物也希望和歡迎有人來拜門。其原因,一是想透過網羅門生擴大自己的勢力;二是有些官僚不是科舉出身,因而特別好&ldo;師&rdo;名,想透過收門生來過過&ldo;為人師表&rdo;的癮。
清代司法,積弊重重。官員是執法官,官員的徇私枉法是造成清朝司法黑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封建社會,要想打贏官司,通關節是常常必不可少的。罪犯要想逍遙法外就必須通關節,受害者想勝訴也要通關節。
貪官張二江的《下級學》一書中就有:在上級面前要裝糊塗、裝孫子的&ldo;高見&rdo;。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官場的&ldo;潛規則&rdo;‐‐升官不是看誰有德才,而是看誰擅長&ldo;裝糊塗&rdo;&ldo;裝孫子&rdo;。
在官場上混,你一定要有很好的&ldo;裝功&rdo;‐‐該裝正經的時候裝正經,該裝孫子的時候裝孫子,該裝傻子的時候就裝傻子。比如領導找你談話,他說的明明是套話,你也要裝出心悅誠服、有所領悟的樣子,如果你不會裝,流露出了不以為然的態度,那你就不會有好果子吃。
在封建官場上,衝鋒陷陣,建功立業不是最難的事情,最難的是那些在戰場上能夠衝鋒陷陣的將軍,在治理國家上建功立業的人如何自保。這些人往往在各自的領域裡有過人的本領,有突出的才華,但一旦進入到朝廷的勾心鬥角,他們往往顯得無能為力。這些人在對敵鬥爭中是勝利者,而在權力鬥爭中則是失敗者。
所謂的功高震主、權大壓主、才大欺主是為人臣的&ldo;三大忌&rdo;,而在這&ldo;三大忌&rdo;中,第一忌就是權大壓主,而權大壓主又不是憑空而來的;往往是由功高震主而來的。因此,皇帝最怕的就是功高。如果你的功勞高到皇帝都覺得無法賞賜了,你就要注意了,一般的情況是給你找個謀反的罪名將你殺了。
中國人做事情一般來講是不太徹底的,在封建官場上多信奉&ldo;功成身退&rdo;;在戰場上講究&ldo;窮寇勿追&rdo;;在商場上往往喜歡&ldo;見好就收&rdo;。可謂深得中庸之道。
&ldo;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rdo;是一句千古不變的名言。一個人如果在家裡打爹罵娘,難道可以奢望他到社會以後可以忠於國家和人民嗎?
封建社會的官場是個錯綜複雜的地方,下級官員的烏紗帽掌握在上級手裡,如何與上級相處,討上級歡心成了封建官員的盡心之事。當討不了上級歡心時,索性放手一搏,有時反而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
以裙帶關係贏得權力、鞏固權力自古有之。中國早就存在著&ldo;和親&rdo;的傳統。&ldo;和親&rdo;既可以透過姻親關係來建立血緣關係,又可以增加感情的聯絡;其實,還有一種物質上的抵押關係。在很多情況下,&ldo;和親&rdo;是製造&ldo;人質&rdo;的一種最為奇妙的方法,有了這種透過血緣遺傳關係而製造出的特殊&ldo;人質&rdo;,國際關係、民族關係以及君臣關係多少會有些改變。
傳統中國人維護權力、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