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3 頁)
固權力的辦法實在是太多了,太豐富了。在這些辦法的背後,隱藏著傳統觀唸的這樣一個側面:權力和地位高於生命、高於一切。
在中國傳統官場上,謙讓往往是一條重要的制勝之道。但謙讓不是逃避,而是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從本質上講,它還是一種策略。如果運用得高明,就會使人察覺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會使人感覺到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往往會取得更大的成效。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書生。因為他&ldo;不以成敗論英雄&rdo;。在《史記》中,劉邦雖然成功了,但還是流氓;項羽雖然失敗了,仍不失為蓋世英雄。這與&ldo;以成敗論英雄&rdo;的政治意識形態截然相反。
到了近代,有&ldo;陰謀&rdo;和&ldo;陽謀&rdo;之分,同樣是&ldo;謀&rdo;,所以能分出&ldo;陰陽&rdo;,是因為&ldo;陽謀&rdo;所謀之事是正義的,&ldo;陰謀&rdo;所謀之事是非正義的;&ldo;陽謀&rdo;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的,&ldo;陰謀&rdo;則是在見不得人的陰暗角落裡進行的。
&ldo;陰謀&rdo;和&ldo;陽謀&rdo;在書生看來是涇渭分明的,但對於政治家而言,只要目的達到,手段並不重要。在一定意義上,也確實如此。&ldo;陽謀&rdo;失敗了,便成了&ldo;陰謀&rdo;;&ldo;陰謀&rdo;成功了,便成了&ldo;陽謀&rdo;。
&ldo;不以成敗論英雄&rdo;是道德史觀,道德史觀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具有不竭的文化動力的理想,但現實中的政治,講究的是當下的成功;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權力,穩固了權力,並且做出一定的成績,你就成功了無論你當初用的什麼手段,都是無關緊要的。因此,從文化上講,不以成敗論英雄;從政治上講,往往是以成敗論英雄。
權是什麼?在封建專制社會,權是財富,是尊嚴,是慾望的滿足,是為所欲為,是一切。因而,在縱中國歷史之後,&ldo;人為財死,鳥為食亡&rdo;應該改成&ldo;人為權死,鳥為食亡&rdo;。老百姓因為很難得權,就把財富當作人生的目的了,其實,有財並不一定能有權,有權則可以有財。所以,&ldo;人為權死&rdo;才是最貼切的。怎樣抓權、怎樣保權,一直是中國帝王的永久課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