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第1/3 頁)
我們先將休斯的闡述擱在一邊暫且不談。看看絮弗昂敘述他是如何佔領陣位的。他在給法國海軍部長的報告中說:
我本來應該用攻擊中所採用的有利部署,而不是用數量上的優勢去消滅這個英國分艦隊,我攻擊敵後衛艦,並沿著英軍戰列線航行,最遠進至它的第六艘艦。就這樣,我使他們的3艘艦無法投入戰鬥,這樣我們就能以12艘對他們的6艘。我於下午3時30分開始戰鬥,我位於最前面並用訊號指示組成最好的戰列線。如果沒有最好的戰列線,我是不會投入戰鬥的。4時,我用訊號通知我的3艘艦向敵後衛迂迴,並通知分艦隊靠近至手槍射程之內。雖然這種訊號重複多次但是卻沒有被執行。我為了可以阻止可能戧風轉變航向繞過我的3艘敵前衛艦,我自己的確沒有給其它艦作出示範。但是,除了迂迴到後衛的&ldo;鑽石&rdo;號以外,其它艦都沒有像我的旗艦那樣靠近,也沒遭到那麼多的炮火襲擊。
這兩份報告的主要分歧是,絮弗昂堅持說,他的旗艦是沿著英軍整個戰列線航行的,即從後衛到第六艘艦;而休斯卻說,法國艦隊分成兩條戰列線並且靠近航行,一條戰列線沖向英軍分艦隊的後衛,另一條沖向它的主隊。後者是比較好的機動,因為如果像絮弗昂所堅持的那樣,即進攻的先頭艦沿著敵整個戰列線從後衛駛至第六艘艦,那麼,它會連續遭到這6艘艦的猛烈火力的襲擊,就會使它失去作戰能力,並使其戰列線混亂。絮弗昂也注意到把3艘艦置於英軍編隊後衛的下風處,向後衛迂迴。其中有兩艘法艦確實佔領了這個位置。絮弗昂進一步提出了沒有用他自己的先頭艦去靠近的原因,但是由於跟隨他的那些法艦沒有進一步靠近,他的作戰行動並沒有引起休斯的注意。
法軍司令官絮弗昂對他的幾位艦長沒有積極參戰非常惱怒似乎是有道理的。他向部長抱怨副司令說:&ldo;因為我在最前面,完全看不到後衛發生了什麼情況。我曾經指示德&iddot;特羅梅林向他附近的艦船傳送訊號。但是,他只是重複了我的訊號,並沒有使他們去執行。&rdo;這種抱怨是完全有道理的。2月6日,戰鬥爆發之前10天,他已經給他的副司令寫過一封信:
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處於上風的話,當英軍的艦船不超過8艘,或充其量是9艘時,我的意圖是包抄敵後衛。假設你的分隊在後衛,你可以利用這個位置看到有多少我艦將與敵人的戰列線相重迭,然後用訊號通知他們進行迂迴 [ 原作者註:圖20中的(d)說明絮弗昂打算在此次戰鬥中要採用的作戰隊形。敵人後衛的5艘艦每一艘各有2個對手,分別靠近艦舷兩側。在上風一側的法國先導艦保持的距離較遠一些,為的是在攻擊英國第六艘艦時,如果英國的前衛艦企圖透過戧風轉向,以增援後衛的話,可對其進行&ldo;牽制&rdo;。 ] [即在下風面交戰]……總而言之,我請求你給你的分隊下達你認為最適宜確保戰鬥成功的機動命令。奪取亭可馬裡和訥加帕塔姆,或許還能奪取整個錫蘭。這樣就會使我們有希望進行一次全面作戰活動。
最後兩句話揭示了絮弗昂自己對印度海域的軍事形勢的評估,它首先要求使敵艦隊喪失作戰能力,其次是奪取某些戰略港口。這種判斷是正確的,它把過去法國通常奉行的準則,即港口作為首要軍事目標,消滅敵人艦隊位於其後的順序完全顛倒過來了。絮弗昂的第一個迫切要求是進行一次全面的作戰活動。而休斯的第一個目標,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說,是避免這種作戰活動。所以休斯企圖佔領上風位置是正確的。2月份在馬德拉斯,海風大約在上午11時從東面和南面方向吹來,他為了佔領上風,駛向那個方向,儘管結果令其失望,但是這種做法或許是正確的。戴吉尚在他同羅德尼的一次交戰中根據下午起風時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