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實質,我們需要去探索情緒本身以及情緒反應。這個探索的過程將會向我們揭示,對抑鬱的抵抗是如何把我們變得更加抑鬱——因而責備自己是非常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理解這種心理模式能夠提供另外一種更合理的情緒處理方法:將舊的心理模式徹底轉變成全新的模式。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需要在一些關鍵時間點進行反覆的練習,才有可能改變我們和抑鬱症的關係並且真正從抑鬱的魔掌中解脫出來。
探索情緒的作用
情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在進化過程中,情緒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訊號,包含了自衛、安全以及個體和種群的生存等資訊。情緒的表現形式五花八門,既有內部的表達也有外部的表達,它們所傳遞的資訊也往往是既強烈又複雜難懂的。但即便如此,情緒其實也只有幾種基本的型別而已。最主要的情緒型別包括高興、悲傷、恐懼、厭惡和憤怒。每一種情緒都對應著我們對某種情境的身心反應:當危險逼近就會引發恐懼;當令人極度不快的事物出現便會感到厭惡;當重要目標被妨礙就會產生憤怒;當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會感到高興。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會關注這些情境的訊號。它們告訴我們應該怎麼生存下去以及如何生活得更好。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第一部分 抑鬱悄然而至
大部分的情況下,進化形成的情緒反應往往是短暫的。而且也必須是短暫的。因為人體還要準備應對下一次警報的出現。只有引起警報的物件一直存在,最初的情緒反應才會持續——通常也只有幾秒鐘而不是幾分鐘。因為如果這種反應的持續時間太長就會導致對環境中新的變化不敏感。我們可以從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羊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當有肉食動物在追捕瞪羚羊的時候,它們全都嚇得拼命狂奔。但是,一旦某隻瞪羚羊被抓住了,剩下的羊群就立刻恢復了吃草的狀態,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情境變了;危險過去了;羊群不能無休止地奔逃下去,它們仍需要靠吃草以維持生存。
當然,有些情境會比較持久,因而我們的情緒反應也會持續較長時間。比如失去至愛親人的悲傷便會持續很長時間。通常在喪親之後的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裡,我們仍然會被突如其來的悲痛所侵襲。但即便如此,心靈也有自愈的能力。大部分人會發現,即使再痛苦不堪,生活也會一點一滴地恢復到某個常態,他們還能再一次微笑和快樂。
那麼,為什麼抑鬱和苦惱會持續得比引起它們的情境還久呢?或者說,為什麼有的時候不舒服和不滿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呢?簡單說來,這些情緒之所以持續不斷,是因為我們對它們有持續不斷的情緒性反應。
卡羅爾發現,每當她要睡覺的時候,心裡就會有點兒“悲慘”的感覺。這讓她很苦惱,特別是她根本不明白這種感覺因何而起。“比如說,上個週五,”她解釋說,“安吉過來找我玩,我們一起看電視。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她走了之後,我打掃屋子的時候,那種悲傷的感覺又一點點湧上來了。我開始回想起過去有幾次朋友讓我不開心的經歷。而當我這樣想的時候,腦中不斷閃現出那些話:為什麼我又傷心了?為什麼我又想起了這些事?是不是因為我本來就很悲傷,只不過安吉的到來暫時分散了我的心思?或者說,是不是因為入睡前的孤獨影響了我的心情?”
第2章 覺察是一種治療方式(2)
卡羅爾常常透過躺在床上閱讀或者看電視來驅散不愉快的心情……但是那毫無用處。因為她的思維很快就會打斷閱讀或者電視的內容。
“我想要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是不是今天發生的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我通常都能想出幾件不太好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