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3 頁)
太學設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從八品上;學生一般為五百人。學生主要是七品以上文武官員和侯伯子男的兒子;平民的孩子有學業突出者,也可入太學。律學設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從九品上;學生一般為五十人。學生來源為八品以下文武官員以及平民的孩子,主要學習律令和一些格式法則。
書學設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學生為三十人,學生來源於八品以下文武官員和平民的家庭。主要學習《石經》、《說文》、《字林》等其他字書。
算學設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學生為三十人,來自八品以下文武官員和平民家庭。學生分為兩班,一班學《九章》、《海島》、《孫子》、《王曹》、《張邱建》、《夏侯陽》、《周髀》。另一班學習《綴術》、《緝古》、《紀遺》、《三等數》等書。
地方學校學生人數為:京都八十人,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上縣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
京都和大都督府設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中都督府設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下都督府設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上州設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中州設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上,助教一人;下州設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其餘各縣均設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
國子監學生的入學,由尚書省批准,國子祭酒掌管。州縣學的學生,由州縣長官批准,長史掌管。
學生年齡限制在十四歲以上,十九歲以下,律學學生在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弘文館設立後,所招收的學生非一般子弟,這些學生分別是皇室緦麻以上的親屬,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的親屬,宰相和散官一品、身食實封的功臣、從三品以上的京官職事官、中書、黃門侍郎等達官顯貴的兒子。
太宗是個明白人,知道一人再能,但憑一己之力也難以治理好天下,早年創業憑武功,如今打理天下要靠文治。有事沒事,太宗就拿起書來,向書本學習;有事沒事,太宗就召有才德的大臣,一起談經論道,探討治理天下的法子。
這天在弘文殿召見魏徵,太宗從龍案上拿起一本書,搖搖頭,有些不解地問魏徵:
&ldo;朕觀《隋煬帝集》,文詞淵博,辭意深奧,亦知崇敬是堯舜而詬非桀紂,然其行事,何其相反?&rdo;
說的也是,隋煬帝文章寫得比誰都好,壞事乾的比誰都絕,一個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兩面性呢?且看魏徵怎麼回答‐‐
&ldo;陛下曾於文學館,與我等深夜論詩文,說隋煬帝恃才傲物,自負才學,每驕天下士。常對侍臣說&l;天下之人皆謂朕承先皇餘緒而有四海。設若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r;。隋煬帝深忌士之詩文出其右,薛道衡死,隋煬帝道&l;尚能作:空梁落燕泥否?&r;王胄死,隋煬帝又道&l;庭草無人隨意綠&r;,復能作此語耶?由此觀之,隋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沒有自知之明,以致覆滅。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以愛人,天下人方能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rdo;太宗聽了,深有感觸地說:&ldo;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rdo;
太宗把《隋煬帝集》扔到一邊,又問:&ldo;前代君主,有明君,有昏君。君主為何而明,又為何而暗?&rdo;
魏徵笑笑,看了看空茶杯,太宗忙命人續茶,魏徵抖了抖袖子,方才說道:&ldo;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帝堯問於下民,有苗氏之惡,方得上聞。舜明目達聰,故共鯀之罪不能蔽。秦二世偏信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