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3 頁)
信寫得簡單,但意思很明瞭,侯君集輕輕念道:
&ldo;得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rdo;
侯君集&ldo;哼&rdo;了一聲,問那使者:&ldo;汝王是不是準備出城投降?&rdo;
使者&ldo;嗯嗯&rdo;著,不敢亂說。侯君集也不願多說一些,只是對虜使說:
&ldo;汝馬上回去,告訴汝王,若能悔過,當束手出降。否則,廢話少說,我明日就要攻城。&rdo;
等了一下午,城中仍無訊息,不見智盛有一點投降的意思。第二天上午,侯君集一聲令下,唐軍向高昌城發起全面攻擊。唐軍早有所準備,第一梯隊上萬人,一個背一百斤土,先沖了上去,一會功夫就把護城壕填平。第一梯隊剛撤下,第二梯隊扛著攻城器械就沖了上去。
確行本還真有兩下子,所造的巢車高約十餘丈,比高昌城頭還高五六尺。弓箭手、投擲手站在上面正好俯瞰城中,居高臨下,孤注一擲地向城上的守敵發射利箭和飛石。一陣狂射亂擲,竟壓製得敵人抬不起頭來。與此同時,唐軍第三梯隊也迅猛衝上,搭上雲梯開始爬城,與守城的高昌軍展開了拉鋸戰……
嗣主麴智盛本來就心氣不足,對守城沒有絲毫的信心,聞聽唐軍猶如神助,以巢車攻城後,麴智盛長嘆一聲,遂決定大開城門投降。
城破之前投降,應該說很及時,雙方也沒死多少人。接到城中投降的請求後,侯君集命令停止攻城,部隊集結在城門口受降。城門大開,麴智盛手捧王印,率文武百官垂頭喪氣出城來降。侯君集二話不說,即於軍前拘住麴智盛,而後指揮大軍昂首闊步開進高昌城。
高昌王投降,高昌城被佔領,其他城更不在話下,唐軍猶如趕集上店一般,連下二十二城,共收降八千多戶,一萬七千多口,得地東西八百多里,南北五百多里。
高昌被平後,太宗召開御前會議,提議把高昌劃歸唐朝版圖,置為州縣,號西昌州。別的大臣沒敢說什麼,獨有魏徵表示反對,魏徵諫道:
&ldo;陛下即位,文泰就來朝謁,近因驕倨不臣,抗阻西域貢獻,乃興師往討。文泰身死,天罰已申,為陛下計,應撫他人民,存他社稷,立他子嗣,威德互施,方足柔遠。今若以高昌土地,視為己利,改作州縣,此後須千餘人鎮守,數千餘人往來,每年供辦衣資,遠離親戚,不出十年,隴右且空,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佐助中國,有損無益,臣竊為陛下不取哩。&rdo;
魏徵的勸諫也不是事事都對,太宗這次是笑而不納。這時褚遂良又來奏道:
&ldo;魏大夫所言極是,臣也以為宜擇高昌可立者立之,召其首領悉還本土,長為藩翰。&rdo;
太宗默然不納,他心中早有考慮。這次御前會議後不久,太宗即下詔將高昌行政區域劃歸唐王朝版圖,改為西州,更置安西都護府,歲調千兵,謫罪人以戍。自此大唐領地東至大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一十八里。
西州府安置妥當,太宗乃召侯君集還朝。侯君集率領大軍押著麴智盛及其弟智湛凱旋而歸。觀德殿獻俘完畢,太宗從大局出發,封麴智盛為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麴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天山郡公,許住長安。
侯君集作戰有勇有智,為唐初名將之一,但此人常常好誇耀自己,惹得人家嫉妒,滅掉高昌國回長安後,侯君集更是得意非凡。不久,有人在背後說閒話道:&ldo;高昌王珪文泰死,侯君集方得克。&rdo;更有甚者,京師盛傳侯君集未經奏請,隨意配沒無罪之人,而且私藏寶物無數,將士效法,紛紛搶奪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