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錯了,這句話中歧義大大的有。
剛才說過徐階是什麼時候升任大學士的呢?
戊戌年間!
沒錯!
看看戊戌這兩個字,這難道不是兩個接近於&ldo;成&rdo;字但又不是&ldo;成&rdo;字的字嗎?
所以&ldo;富貴無心想&rdo;的意思是指他遲早有一天官至宰相。
所以&ldo;功名兩不成&rdo;的意思是指這個時來運轉的時間在戊戌年。
完了,這就是多重對映帶來的麻煩了。&ldo;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rdo;,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應用這個理論居然能夠給解釋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你說這活兒還讓人怎麼幹?
沒法幹了!
有關《推背圖》的解釋也同樣如此,它永遠是一個清晰到了任何人也看不清楚的模糊存在,每一個人都在這裡邊看到自己內心中的歷史和未來,你所看到的未必是李淳風和袁天罡想要告訴你的,但如果你在這裡邊找到了自己想要找到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歷史是我們的過去,是我們人生經驗的組合,不被我們認同的歷史就不是歷史‐‐無論事件是否發生過,如果我們認為它不曾發生,那麼我們就認為它並沒有發生,即使它發生過也白搭,史官不記,後人不知,這種發生的意義又何在?
相比之下,一些並未曾發生過的事情,卻構成了我們傳統文化與思維的一部分,諸如野史一類,這些事情並沒有發生,至少我們找不到證據說明它曾經發生過。但無論研究者是如何地放開嗓門以正視聽,全都沒用,民眾相信它曾經發生過,並以自己的認識重構歷史,這種主觀性的思維貫穿了人類研究的本身,任何時代也無法避免。
我們看到的結果,只是我們想知道的。不為我們厚重的文化所熟悉的東西,都已在數千年的塵煙中散盡。
《推背圖》只是《推背圖》,它只是我們的先哲應用這種模糊性的知識體系為我們所搭建的一個文字迷宮,一個充滿了趣味與神秘的傳統文化窺視視窗。我們在裡邊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的影子,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都是如此。
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在我們手中。
這就是我們從本書中所得到的結論。
附:金聖歎點評《推背圖》序
謂數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謂數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數,不可知者亦數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
吾嘗仰觀於天,日月星辰猶是也;俯察於地,山川草木猶是也。我所親見之天地,非猶我所未親見之天地耶。然不得謂我所未親見之天地,即為我所親見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異矣。我自我,而天地異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數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後有我生以後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豈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數之時義大矣哉。
唐臣袁天罡、李淳風著有《推背圖》,父老相傳,迄未寓目。壬戌之夏,得一抄本,展而讀之,其經過之事若合符節,其數耶,其數之可知者耶,其數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
玩其詞,參其意,胡運不長,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
癸亥人日金喟識
【,】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