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太平公主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效,有一次睿宗找到宰相韋安石,對他說:&ldo;聞朝廷皆傾心東宮,卿宜察之。&rdo;這便是有疑心了。如果遇到一個小人,添油加醋地說一些李隆基的壞話,只怕就沒後面的開元盛世了(也許也沒有安史之亂了),幸好韋安石是一位正直的大臣,當下便點出&ldo;陛下安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謀耳&rdo;,然後說了很多太子的好話,因此睿宗也就回心轉意。但韋安石也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因為當時她就在簾後。這就是韋安石說話不謹慎了,他只說太子的好便可,大可不必提到太平公主,因為睿宗是肯定不會把妹妹怎麼樣的。不久韋安石差點因此下獄,幸好有人搭救,最後榮升為尚書左僕射,卻已無實權了。這件事傳達出一個資訊,那就是睿宗並非鐵打不動地向著李隆基,相反,他已經受到太平公主的蠱惑,如果李隆基不加以小心,情勢就危險了。
二
有了太平公主的多次陷害,李隆基確實害怕了。以至於東宮有個女子懷孕,都不敢讓她把孩子生下來,原因是&ldo;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禍及此婦人&rdo;。就差點把這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肅宗皇帝打掉。不過後來這個孩子並沒有打掉,還被史家蓋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這說來就荒唐了。這件事將在《亂後的曙光》中提到,這裡就不細說了。
由此可見,太子李隆基此時是十分的謹小慎微,畢竟太子不是好當的,唐朝的太子更是不好當,誰當了太子,半隻腳就已經踏進棺材了。但太平公主並未因他的害怕、謹慎而放過他,她甚至公開暗示宰相們朝廷應該換一個太子。不過她又碰了一個釘子,那就是宋璟。宋璟當時大聲質問:&ldo;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議!&rdo;此事只好作罷。
隨後就是姚崇、宋璟二人向睿宗進言,上一節提到其中一點,即太平公主挑撥宋王與太子之間的關係,他們針對此事提出瞭解決方案:出宋王及豳王(守禮)皆為刺史,罷岐、薛二王(都是睿宗之子)左、右羽林,使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請與武攸暨皆於東都安置。也就是把太子地位的合理人選外放,明確其他諸王從屬於太子的&ldo;君臣之分&rdo;,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把麻煩製造者太平公主請出長安。這確實是個辦法,但如果安置太平公主到東都的提議沒實現的話,也基本上是白費。果然睿宗在口頭上沒有同意把太平公主弄到洛陽去,說:&ldo;我就這麼一個妹妹,怎能把她弄到洛陽去?其他諸王就由你們吧。&rdo;但幾天後,也不知姚崇、宋璟等人用了怎樣的方法,居然成功地讓睿宗把太平公主安置到了蒲州。這個地方離長安更近一些,睿宗也許不捨得把妹妹弄得那麼遠,所以先讓她到蒲州也是權宜之計‐‐個人以為,這裡還不如洛陽呢,起碼洛陽是個大都市,蒲州哪裡比得上洛陽?難怪後面太平公主會大為光火。隨後睿宗讓太子監國,並且把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免權交給了他。形勢的天平彷彿一下子向李隆基這邊傾斜,但一切皆被太平公主的雷霆之怒劈得變了形。
當太平公主聽說了姚宋二人的謀劃之後,勃然大怒,狠狠地責備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就上書說姚宋二人挑撥他和姑母及兄弟之間的感情,請求嚴加懲罰二人。這也不必怪李隆基的薄情寡義,因為唐朝後面還有好幾個請求與自己妻子離婚的太子,相比較而言,李隆基請求嚴懲姚宋,也不算什麼。曾經猜測這是李隆基有意保護二人,也只能說是猜測。但無疑姚宋二人給他的印象極深,此前他們與李隆基並無什麼交情,但日後李隆基重用二人,不能不說與此有關。於是,宋王等人當然不會再外放了,過了些時候李隆基又出面請求把太平公主接回來。姚宋的上奏是想把那些人弄到外面,結果除了自己被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