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頁)
好吧,就算這一次太平公主是明確參與了的,可是她具體做了什麼呢?史書語焉不詳。會不會是漏記呢?應該不會,雖然這一次是有逼宮的性質,但打出的主要旗號是殺張易之兄弟,並沒有什麼不堪。而中宗這一次復位,似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當然是&ldo;中興說&rdo;,李氏終於又從武氏手中奪過政權,因此中宗功不可沒,中宗的&ldo;中&rdo;字即&ldo;中興&rdo;之意;還有一種說法,則是說中宗得位不正,這種說法是比較少見的。因此若按多數人的意見,唐中宗這一次復位是&ldo;正義&rdo;的,人們也不必為此而隱諱什麼。
有人認為,事後太平公主是因功才加封為&ldo;鎮國&rdo;太平公主的,這可以用來證實她確實出了不小的力。其實不然,當時的相王李旦在事後也同樣被封為&ldo;安國&rdo;相王,而且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他在這一次事變中做的事情也不多,畢竟主角不是他。雖然唐書中沒有明確記下他到底做了什麼,但通鑑裡有一句&ldo;袁恕己從相王統南牙兵以備非常&rdo;,由此可見,相王當時是統兵以準備應急的,相王是後來的睿宗,睿宗在歷史上的口碑比中宗強了不少,中宗、睿宗所做的事史官都不予隱瞞,太平公主做的事又何必隱諱呢?所以,太平公主在這件事當中至多就是一個支援的態度,行動上大概是連相王的統兵以備不測都沒有的。
那何以中宗要封他的弟弟和妹妹呢?相王起碼還帶兵準備應付不測,不過畢竟沒派上用場,即使真按功獎賞,也不會賞這麼高,太平更是什麼都沒幹。其實中宗封弟弟與妹妹的用意很好揣測,因為當時他剛從武氏手中奪得權力,地位不穩,當務之急自然是鞏固自己的勢力,或者說鞏固住李氏的地位,與自己最親的無疑就是剩下的這兩個人,因此他要加強弟弟與妹妹的地位與實力。事實上中宗對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還是不錯的,他曾想立相王為皇太弟(畢竟相王曾為武則天皇嗣,中宗也是照顧到他的舊有地位,不過若說是出於真心,我也不信,但有這個意思已經不錯了)。韋後聯合宗楚客陷害李旦和李重俊有勾結,中宗雖然曾起疑心,但經人勸諫之後,便作罷了。因此終中宗一朝,相王和太平公主都是很安全的。太平公主雖然先前沒有什麼行動上的作為,但她擅長權謀則是肯定的,否則韋後和安樂公主也不必那麼懼怕她,但韋後母女二人實力也不怎麼樣,由她們的懼怕推出太平公主有多厲害,水分可能會比較大。
和李隆基一起剷除了韋氏集團之後,太平公主的權力地位變得更加顯赫,睿宗常同她商議朝政。每次太平公主入朝奏事,都要和睿宗坐在一起談很久,有時她沒去上朝,睿宗還會派宰相專門到她的家中徵求她的意見。睿宗是個很沒有主見的人,每件事幾乎都要問:&ldo;和太平公主商量過嗎?&rdo;然後還問:&ldo;與三郎商量過嗎?&rdo;三郎就是李隆基。當聽到兩人都同意之後,睿宗也就同意,如果兩人不同意,他也不同意。總之,睿宗就是被妹妹和兒子管著的皇帝。這樣一來,趨炎附勢投向太平公主的大有人在,一時間太平公主當真是炙手可熱。
武則天當了女皇,吹皺了一池春水,她後面的韋後、安樂公主也都紛紛想這麼做,而作為武則天嫡女的太平公主,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換句話說,即使她不想謀求更大的權力,單要保住現在的地位和權勢,太子李隆基無疑都是她的障礙。因為他太能幹了,讓姑母很不放心。太平公主想要睿宗立一個懦弱的人當太子,就像睿宗這樣,那麼她將來以大長公主的身份參政,還是很有優勢的。
這樣的話,太平公主肯定首先會想到李隆基的大哥宋王成器。按說,太平公主應該聯合他一起行動才是,如果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自己一個人挑撥怎麼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