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6 頁)
提到南匈奴,提到邊陲。
就不得不提到貫穿人類歷史的,那對生存資源和發展空間的競爭,不同的帝國和民族,在這一套競爭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邏輯。
而這些戰略對抗,籠統的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種,一方付出一枚銅錢,然後要從對方手裡收穫兩枚銅錢;
第二種,一方付出一枚銅錢,然後迫使對方付出一枚銅錢,或者更多。
胡人對漢朝的思路是第一種。
而漢朝對邊陲,無論是三胡,還是羌、蠻的戰略方針是第二種。
當胡人的人口和牲畜在蒙古高原上凍、餓而死的時候,漢朝也有幾十、上百萬的流民掙扎在死亡線上。
甚至這些流民的人數比三胡總人口還要多。
這便是胡、漢百年征戰,戰略層面上的底層邏輯!
此刻,蹇碩將急報呈送到天子劉宏的手裡,與之同時,他的稟報聲傳出。
“陛下,匈奴中郎將、鮮卑中郎將從邊陲發回七百里加急,鮮卑首領檀石槐派遣使者赴南匈奴,有意拉攏南匈奴成為其附庸。”
“附庸?”此言一出,劉宏的眼眸一冷,他迅速的展開竹簡。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劉宏的臉色從原本的喜悅一下子變得冰凍三尺。
豆大的汗珠自眉宇間滑落…
待得看完最後一句,他將急件交給張讓。
冷喝一聲。
——“你來唸!”
張讓慌忙接過竹簡,將信箋中的內容娓娓念出。
原來,是鮮卑首領檀石槐徹底佔據了漠北,所有部落完成一統後,生出了新的野心。
號稱控弦之士將近二十萬的他,有意聯合南匈奴大規模的南下。
他要踏出蒙古高原,涉足資源更加豐富的大漢北境與中原。
基於地緣戰略層面,夾在鮮卑與大漢中間的,是一個關鍵的勢力——南匈奴!
自漢宣帝時期,大漢五路大軍進攻匈奴,幾萬匈奴人及牲畜被殺死,匈奴徹底解體。
一部分匈奴人向更西部的地方遷徒,成為了北匈奴,被大漢打到分裂。
而另一部分則歸順漢朝,依附於漢朝,便是南匈奴。
南匈奴與大漢的這種藩屬的關係,如今已經持續了近百年。
漢和帝時期,南匈奴提供援軍助漢軍再一次擊敗了北匈奴的主力,使得北匈奴徹底分裂。
兩年前,漢靈帝派遣夏育、田嬰率漢軍北伐鮮卑時,南匈奴也提供了一支萬人的騎隊,只是最終鎩羽大敗。
如果按照歷史原本的軌跡,漢獻帝劉協被李傕、郭汜困在長安,幫助漢獻帝返歸洛陽的軍隊中,亦有一支是南匈奴的騎兵。
當然,當把漢獻帝送回洛陽後,南匈奴返回塞北的過程中,帶走了一名女子,便是赫赫有名的蔡琰蔡昭姬。
總體來說,近百年來,南匈奴與大漢的關係相對是友好的。
同樣的,南匈奴的存在,也替大漢緩解了抵禦鮮卑過程中,幷州、幽州的壓力。
倘若…
如這信箋中所言,鮮卑將南匈奴收為附庸,那對大漢邊防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檀石槐此人,頗有野心哪!”
張讓唸完了急報的內容,劉宏感慨一聲…
蹇碩則當即稟報。
“陛下,南匈奴依附大漢百年,是大漢忠誠的藩屬,可此番局勢又有些不同,自打檀石槐成為鮮卑首領後,短短几十年他迅速的收復了鮮卑各部,建立了一個比當年的‘匈奴’更可怕的遊牧王國,南匈奴夾在大漢與鮮卑之間,夾縫求存,如今…勢必會重新考量,重新選擇依附的物件。”
這話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