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第1/2 頁)
因此,在這個大事將成的節骨眼上,同治皇帝突然召他議事讓沈哲覺得有些蹊蹺,一般來說無論什麼偏離原本軌跡都需要外力作用,而紫禁城裡唯一能帶來外力的就是各級官員上書的奏摺,但沈哲在第一時間就把這條假設否定了,早上的奏摺他借著&ldo;轉交&rdo;的名義送去給恭親王的時候隨便翻了兩下,大致瀏覽了一番,印象中似乎並沒有什麼大事,左思右想後最終發現,如果說真有什麼不對勁兒的話,大概也只有剛剛在軍紀出引起了騷動的&ldo;荀大人&rdo;。
第二十九章 苦守危壤,不如施之於民(7)
更新時間2011-3-11 20:35:19 字數:3725
1794年三月至九月間,大西洋或者印度洋上某個風平浪靜的深夜,在中國碰了釘子的英國大使馬嘎爾尼痛定思痛,總結原因,終於把自己從這次失敗交涉的責任中摘了出去,萬千感慨隨風側畔而過後,終於提起筆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這一段被後世引為經典,在各個版本的關於這一時期著作中出鏡率高達九成的,對18世紀末期中國的評判:
&ldo;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rdo;
當年馬嘎爾尼來華並不像清政府當局所認為的那樣單單是來給天朝上國的九五之尊拜個壽,送幾件怪模怪樣的在乾隆皇帝和列為大臣眼中真正稱得上是薄禮的貢品,順便提幾個符合其蠻夷身份的無理要求這麼簡單。
看看他的行程就不難發現,早在其進京參拜這個國家的主人之前,就已經沿著大清漫長曲折的海岸線仔仔細細地走了一遭,對這個被當時的歐洲人所狂熱崇拜著的東方神秘而富庶的國度進行了在當時來說比較深入的考察,對中國的沿海軍事以及風土人情都進行了較為客觀的瞭解和評判,其&ldo;破船理論&rdo;更是在半個世紀之後即中國開始淪為所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慘劇之時流傳甚廣,甚至曾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至理名言。
但沈哲對這段話卻有另外的想法,馬嘎爾尼對於中國這艘&ldo;殘破的&rdo;觸礁之後的預言固然被事實證明沒有大問題,只是&ldo;中華帝國&rdo;這艘&ldo;殘破不堪&rdo;的&ldo;舊船&rdo;之所以沒有&ldo;沉沒&rdo;在沈哲看來似乎和他的掌舵人的賢明智慧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
只要稍微設想一下情況就可以十分明朗化,如果馬嘎爾尼在1793年從英格蘭帶來的不是盛滿西方先進器物的商船,而是不遜於半個世紀以後直逼大清沿海脆弱防線的堅船利炮,縱使乾隆皇帝的氣魄勝於道光和鹹豐千倍萬倍,可以讓八旗、綠營乃至於全國百姓得到強大的精神支柱,並釋放出無與倫比的鬥爭熱情,前僕後繼,奮力抗敵,以死報國。
但是精神的力量再強大,到了和科學的力量相抗衡的時候,還是必然會顯現出了其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本質。
雖然在沈哲從前的那個時代,太平洋彼岸某個吃穿不愁,喜歡把人的行為性格用公式表示計算的國家有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潛力一旦被某些特定環境全面激發,產生的動力無法預計以至於超出人本身身體承受的極限的幾倍,更有形象的具體說明表示人類甚至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逃脫一隻老虎的追捕。
不過老虎雖然是猛獸,畢竟也是血肉之軀,說到底和人一樣都是由蛋白質和核糖酸等有機物構造而成的生命體,既然是生命體其運動就必然受到各個方面的幹擾,就上述人和老虎的例子而言,兩個生命體的原動力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幹擾因素‐‐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