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這封信力圖以決定性時刻已經到來為藉口,用全然不同的東西來取代聯合參謀部制定的深謀遠慮的計劃。從這封措辭做作的信上,可以再次看出軸心國夥伴間在戰略目標上之根本分歧,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在戰爭方法上之截然不同。德國領導人由於受到東線和南線巨大初步勝利的鼓舞,便把目光遠遠投向中東,而羅馬則堅決認為,首先應該確保軸心國在地中海的基地之安全‐‐當然同時也應確保在北非的義大利帝國之安全。此種利益與方法的衝突也反映在戰地的指揮上。基於過去的經驗,義大利人不願再往前挺進擴大戰果,除非補給問題看來完全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德軍最高統帥部則深信鑑於英國第八集團軍的&ldo;崩潰&rdo;,勝利地攻入埃及的戰術條件現在已經成熟。它還認為補給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希望,特別是隆美爾宣佈其部隊的一般補給問題,可利用其繳獲的英軍大型倉庫來解決,武器彈藥及燃料問題,可利用託卜魯克港來解決,陸上補給品的一般運輸問題,則可利用繳獲了的大批英國卡車以及通往埃及的窄軌鐵路來解決。假若軸心國能繼續取得勝利,而且軸心國部隊能很快佔領亞歷山大港及蘇伊士運河沿岸,那麼遠離前方孤立無援的馬爾他島,將很快喪失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意軍最高統帥部還沒有準備在奪取馬爾他島之戰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的確墨索里尼在六月二十一日寫給其盟友的信中曾保證義大利作好極為充分的準備,但同時他又要求德國至少提供七萬噸的燃料,以確保義大利海軍從事有效的合作。光憑這一原因,而不用去說敵人可能的干涉(其間敵人已採用來自地中海西部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加強了馬爾他島上的空軍部隊),確實就可看出即使&ldo;最後而且最有利的時刻&rdo;到來時‐‐義大利人這時希望是八月份‐‐好象也不大可能加以利用。如果情況果真如此,那麼正象墨索里尼在其信中所指出的那樣,奪取馬爾他島之戰就需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展開。
這種對各種可能性的分析清楚地表明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下旬那個時候,並不是要求軸心國領導人在馬爾他與蘇伊士之間作出選擇,而只是對隆美爾的部隊究竟應該在原地不動還是繼續前進作出選擇。原地不動意味著不想充分利用隆美爾的勝利來發展戰果,這將嚴重違背德國基本的戰術原則。假若真是原地不動,那就意味著把行動的主動權又歸還給敵人,而且軸心國遲早肯定會再度喪失主動權。可以毫不誇大地說,那位現場德國指揮官,肯定會透過某種方式利用勝利情緒強行按照他的意圖行事,而不管什麼情況也不管接到什麼樣的命令。他曾兩次將試探性的行動變成大規模的攻勢。
事實上,六月二十二日隆美爾在未正式獲得作戰自主權前,就命令他的部隊繼續將敵人追擊至利埃邊境以東大約五十英里處的西迪巴拉尼。不管怎樣,他幾乎只能這樣辦。其間,義大利的立場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以至墨索里尼此時竟擔心軸心國的勝利沒有&ldo;被充分利用&rdo;,並由此更傾向於相信隆美爾的判斷,而不是他自己顧問的判斷。實際上,希特勒的信只不過是推開一扇已半開著的門,並使意軍最高統帥部有一個放棄其反對德國計劃的機會。來自開羅的美方報導說,隆美爾現已勝利在望,而且截獲到的一些從被扣留在亞歷山大港的法國軍艦發給其海軍部的無線電報,也透露英國人即將撤離該港。在這些訊息的鼓舞下,意軍最高統帥部於六月二十三日開始下達一系列新命令,指示其部隊參加對英軍的追擊,並將追擊到埃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在追擊途中意軍將佔領開羅,而且還暫時包圍亞歷山大港。甚至連凱塞林陸軍元帥不管怎樣現在也接受了這一新決定。他開始時曾極力反對,因為確保越過地中海補給線的安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