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ldo;我想參加革命。&rdo;
那人也不多問什麼,就帶了陶漢章往山裡走。到了區蘇維埃,他們又和上級聯絡。很快得到答覆,叫把陶漢章送到永新縣去。‐‐他就這樣參加了紅軍,成了紅六軍團的一員。
陶漢章見到的第一個領導人是任弼時。聽說他從馮玉祥的軍官學校出來,有些文化,就把他留在了機關。到政治部當幹事‐‐那個幹事可不是怎麼好當的啊,既要當編劇,又要當演員,還要寫標語,作宣傳……
說實在的,陶漢章不想當政治幹部,想當軍事幹部。誰知軍事幹部沒有當成,卻在紅軍學校當起了教官。而當教官就要有教材,那時誰給我們的紅軍提供教材呀?
&ldo;還不是靠自己幹!&rdo;回憶起那時候的日子,陶漢章很是興奮。&ldo;根據當時幹部的特點,我擬了一個講課提綱,叫軍事問答一百題。一邊總結,一邊教課。後來就成了我的第一本書。&rdo;
江西的條件相當艱苦,紅軍吃鹽都很困難,更不要說寫字用的紙了。當陶漢章的《軍事問答一百題》寫好以後,卻沒有紙張印刷。他就和同事們到外面去找。找回來的紙有紅的,有綠的,也有花的,也有一面寫了字的。
陶漢章就是用這樣的紙油印出了他的第一本書。也正是這本花花綠綠的書,使不少紅軍戰士很快地成長起來。
對自己的這本著作,陶漢章很是愛惜。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短暫的休整,他總是隨身帶著這本書。在長徵路上,這本書已經磨爛了他還是捨不得扔掉。直到過草地時上級要求輕裝再輕裝,他才近不得已把它留在了草地……
如今,這本書是再也找不到了,說起來陶漢章將軍還很有點遺憾。
共產黨人寫的書在國民黨的陪都出版,半個世紀後才見到樣書
1936年,19歲的陶漢章經過長徵以後,調到了十八集團軍隨營學校,他任學校支隊長兼軍事課教員。一天,政治部主任鄧小平找到當時的隨營學校校長韋國清,交給他一封信。
信是從重慶寄來的,署名是三聯書店鄒韜奮。信中說,希望能寫一本開展敵後遊擊戰的書。
韋國清把陶漢章找來,說:&ldo;你正在教軍事課,這本書就由你來寫吧。&rdo;陶漢章看完信,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把我們八路軍開展遊擊戰的經驗介紹到全國去,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但是,那個時候要寫一本書絕非易事。紅軍打遊擊雖然有經驗,但這些實踐經驗要經過提煉概括才能變成教材。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既要理論指導,又要有寫作才能的人來完成。
陶漢章連續幹了幾個晝夜,擬出了寫作提綱,徵求了一下意見後,寄到重慶的三聯書店。對方很快給予了答覆,並且說,寫完一章寄一章來。
於是陶漢章在隨營學校開始了緊張艱苦的寫作。自己打草稿,自己畫圖表,自己謄寫,自己校對。一連幹了三個月,從五臺寫到榆次,再寫到交城、文水,最後在古城洪洞完成了這部17萬字的學術著作。
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整,書後附錄了我軍四位高階將領的短文:林彪的《抗戰經驗》、劉伯承的《我們在敵人後方的戰術應用》、肖克的《論平地遊擊戰》、郭化若的《遊擊戰爭戰術的基本方針》。
大約一個月後,陶漢章收到了重慶寄來的十分奇特的稿酬‐‐一大捆郵票。
說來也不怪,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建立的根據地之間惟有郵票是可以通用的,郵票可以當作貨幣使用。
拿了稿費,戰友們要他請客。陶漢章揣著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