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奕恭候召見時
所用的紅頭簽
《翁同龢日記》載:
&ot;維時醇親王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ot;
醇親王奕近乎誇張的表現,是他驚悉自己的兒子已成為大清皇帝瞬間的真實反應,他複雜的心情人們很難準確理解,更是語言難以確切描述的。在當時複雜的心境中,喜與憂的成分是最主要的。
首先,古往今來,皇位意味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尊榮富貴的極致所在,更是所有的野心家、陰謀家傾心關注與竭力爭奪的焦點。而慈禧的決定對於奕而言無疑是&ot;喜從天降&ot;,自己的兒子頃刻之間就成為萬乘之尊的大清皇帝,眼前的一切亦真亦幻,他怎能不被這無比的幸運給砸暈呢?
第53節:二次垂簾(4)
其次,與此同時,奕也一定意識到這一決定對自己而言也許是&ot;禍從中生&ot;。從此,他深愛的兒子不得不離開家,離開自己的庇護與關愛,像同治帝一樣成為慈禧操縱權柄的工具而被玩弄於股掌之中。自己雖為皇父,卻不得不與兒子執守君臣之禮。更為可畏的是,他的言行將被萬人矚目,慈禧也會高度關注,自己將如何而為?
因此,手足無措的他自然是難以自持。
當我們重溫這段歷史並撫卷沉思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西暖閣御前會議僅僅是為我們記錄了一段確定皇位繼承人的歷史過程嗎?
其實,透過西暖閣會議,我們不難發現以下二個問題:
1?這一時期,慈禧所代表的&ot;後權&ot;力量甚囂塵上
雖然慈禧以御前會議的形式召集了親王、貝勒、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和總管內務府大臣等親王權貴來商議新皇帝的人選,但我們看到慈禧並沒有給大家提供各抒己見的機會,她以自己的強勢力量公佈了人選,親王權貴只有服從的義務。而在後權上升的同時是皇權的日漸衰落。此前,清王朝長期採取秘密立儲的方法,也就是皇帝在自己的皇子中進行全面考察,最後秘密確定一位,死後頒布,儲君繼承皇位。確立皇位繼承人的權力完全掌握在皇帝手裡。雖然同治帝的死非常特殊,匆匆而去,且沒有留下皇嗣。但皇權在握的他,對於後事的安排,包括繼承人的選擇,似乎並沒有全權決定的能力。而慈禧也根本不想聽取皇帝的意見。
2?慈禧採用了皇位傳承與皇權傳承相分離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皇位的傳承也就是皇權的傳承,皇帝得到了皇位也就意味著擁有了最高統治權,比如雍正帝繼承了康熙帝的皇位的同時,也就擁有了皇權。如果皇位繼承人尚在幼年,勢必出現皇位與皇權的分離,即由母后與大臣代行皇權。如順治初年,由叔父多爾袞代行皇權,皇位與皇權暫時分離,這是為了確保皇權連續發展的權宜之計。然而,在同治帝死後,強烈的權力慾望使慈禧在決定嗣君人選的時候,不是考慮誰更合適繼承皇位,而是處心積慮地要維護皇位傳承與皇權傳承的分離,以操控皇權。新帝只是慈禧行使皇權的傀儡而已。其性質已大為不同。
醇親王府原址
面對慈禧強悍的決定,參加西暖閣會議的&ot;諸王不敢抗後(慈禧)旨&ot;(《翁同龢日記》),加上奕突然昏厥所引起的混亂,當太監們把奕扶上轎子回府準備迎接新皇帝進宮事宜的時候,西暖閣會議便草草結束了。在慈禧的指揮下,一部分大臣準備大行皇帝的&ot;遺詔&ot;和新皇帝即位的詔書;一部分大臣準備儀仗迎接新皇帝入宮即位。
《慈禧外紀》載:
檀香木&ot;光緒之寶&ot;&ot;此時已過九點,狂風怒號,沙土飛揚,夜間極冷,但慈禧於緊要時機,不肯片刻耽延,立即派兵一隊,往西城醇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