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3?從&ot;載&ot;字輩中推舉
以&ot;兄終弟及&ot;為原則,在與同治帝同輩的近支兄弟中進行推舉,也未嘗不可。當時,&ot;載&ot;字輩中已有數人,除奕緯過繼之子載治除外,奕??之子載澂、載瀅(時剛剛過繼給嘉慶帝的孫子奕謨為嗣);醇親王奕之子載湉(時不足四歲)。其他皆為遠支,血緣較遠,不應選擇。
眾人的議論和猜測不過是說說而已,最後的裁決還得聽慈禧的。
四
養心殿西暖閣裡的御前會議依然在進行,而各懷心腹事的親貴權臣們也被迅速召集到養心殿,等待處理同治帝的喪事與迎接新皇帝進宮事宜,他們將期待和狐疑的目光投向西暖閣,那裡將決定至高無上權力的歸屬。
很快,慈禧為天下人解開了這一&ot;懸念&ot;。
慈禧是怎樣運籌帷幄,決定新君之位的,正史記載得很少,據親自參加了西暖閣御前會議的翁同龢在日記中透露的訊息,大致情況是這樣的:
&ot;太后召諸臣入,諭雲:此後垂簾如何?樞臣中有言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後懇乞垂簾。&ot;
西暖閣會議剛開始,慈禧並未提出立嗣之事,而是先問以後怎麼垂簾聽政,這是一個大大出乎群臣意料的示意,但立即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應該先解決立嗣問題。
慈禧反駁說:&ot;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慈禧與慈安)同一心,汝等敬聽。&ot;
在謎底揭開之前,慈禧先做了一個鋪墊,也就是對她即將做出的抉擇來一個&ot;合理&ot;的解釋。她的解釋是,鹹豐帝沒有次子可以繼立,而在&ot;載&ot;字輩中尋找年長的人繼立,缺少早期儲君教育,心有不願,選幼小的人為皇帝,可以進行教育。於是,她適時地搬出了慈安以壓服眾人,&ot;我二人同一心&ot;,你們就敬聽我們的安排吧。
這時,她才揭開謎底,&ot;則即宣曰:醇親王奕之子著承繼文宗顯皇帝(鹹豐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ot;
這個人就是載湉。
第52節:二次垂簾(3)
慈禧選中載湉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完全出於她的政治需要。玩這種政治雜耍的人歷史上所在多有,並不新鮮,這麼做,無非為了一個&ot;權&ot;字,對於嗜權如命的慈禧來說,她的這種選擇應該在意料之中,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人們一直對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予以譴責,總覺得她的垂簾聽政名不正,言不順;總覺得男人當國比女人當國強得多,這不是,晚清的爛攤子不都是慈禧攪和的嗎?換了男人當皇帝也許中國就不會這麼倒黴了!
對此,我倒有另一種看法。
男人當國還是女人當國,在今天看來沒有什麼爭論的必要。問題的關鍵是你慈禧當國之後打算幹什麼?是勵精圖治,革除積弊,放眼世界,重振華夏雄風;還是暗藏一己之私,抱殘守缺,蠅營狗苟,醉生夢死,置天下蒼生於不顧?
如果是前者,這個&ot;簾&ot;&ot;垂&ot;得;這個&ot;政&ot;&ot;聽&ot;得!
醇親王奕
君不見,在中國歷史上,帝位之爭曾上演過多少骨肉相殘、流血火併的悲劇,引發多少次生靈塗炭的社會動盪。就清王朝而言,在乾隆帝即位前的幾乎每一次皇嗣之爭都伴隨著一場刀光劍影的爭鬥。尤其是康熙末年,皇子爭立,各樹黨羽,雍正帝雖然取得了皇位,但為了統治的穩固,也不得不對諸兄弟及其黨羽大開殺戒。如此的手足相殘,勢必是親者痛、仇者快,其結果是內耗了自己的力量。如何才能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