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1《回憶錄》,第61‐62頁。
2《泰晤士報》,1946年4月22日。英國保守黨集團則相應地對斯坦斯蓋特勳爵的任命持批評的態度。1後來斯坦斯蓋特勳爵曾斷言:&ldo;假如我們能夠在一到達的時候就宣佈,將來英國軍隊只有得到埃及的同意後才能駐在埃及,那麼我們早就能夠在一個月之內締結一項條約&rdo;(&ldo;埃及人的看法&rdo;
(&ldo;theegyptianpotofview&rdo;),《聽眾》週刊,1951年1月25日,第127頁);但關於蘇丹問題,他在這裡卻隻字未提,而這個問題對埃及民族主義者恰恰是同等重要的;見下文,原著第125‐127頁。 有被正式加上罪名,那些&ldo;文化&rdo;組織獲得允許重新開辦,《華夫脫埃及人報》的總編輯也回到了自己的辦公桌旁,但是這件事給共產黨的《人道報》提供了機會,它以&ldo;在貝文操縱下的埃及法西斯主義&rdo;這個題目寫出了一篇社論。
英埃談判在盛夏中度過了六、七、八這三個月,其間穿插著雙方的互換正式照會和向倫敦的請示。埃及代表團透過它的三四個成員的僵硬態度,繼續堅持其原來的要求,代表團成員馬克拉姆更是特別惹人注目,他公開聲稱決不放棄那些要求。而英國代表團側仍繼續提出建議,以求在他們原來的立2
場和埃及人的立場之間最後達成妥協。這樣,儘管埃及人堅持要求英軍在一年之內完全撤出(由於他們的技術設施極為複雜,這個期限在實際上也許是不可能的),而英國原來的建議是不超過五年,&ldo;以避免在英國最後一支部隊撤走和埃及人承擔起他們的義務之間出現一種&l;防務真空&r;的危險&rdo;,1英國人在8月中旬提出建議,折衷為三年。埃及人還希望把引起他們的共同防禦義務的條件,限制在進攻埃及或埃及的毗鄰國家的侵略行動上。而英國則力圖把這種條件範圍擴大致中東邊緣那些最容易受到蘇聯冷戰威脅的國家,即波斯、土耳其和希臘。英國在8月中旬提出的建議,對埃及人的害怕心理還作了一外新的讓步,即對於那些不是埃及的近鄰而是距離較遠的國家,它的義務只限於&ldo;就應該採取的行動進行協商&rdo;。
這時在英一埃蘇丹出現的具有政治意見的小團體中,很重要的一派指望2
在埃及的幫助之下獲得自治,因此,他們迫切希望在目前談判所取得的任何英一埃協議中不要漏掉關於蘇丹未來地位的規定。因此,一個由這一124派成員和傳統上不信任埃及的另一敵對集團1的人員所組成的代表團,就被派往開羅,他們帶去了由雙方妥協共同提出的建議:建立一個蘇丹人的民主政府,並由它來自由決定他們的國家將來同埃及聯盟和同英國結盟所應採取的形式。然而,當埃及各黨派的政治人物都堅持要它接受在埃及國王統治下蘇丹同埃及結成永久的聯盟時,這個代表團再次分裂成為兩派;那些贊成獨立於埃及之外的人就回到了喀土穆。埃及人向英國談判者們重申了這一主張,但1
後者堅守英國政府已經作出的保證:即在對蘇丹國家的地位作出任何改變之前,應根據憲法程式同蘇丹人進行協商。因此,英國人在8月中旬建議,這2
個問題應同埃及的防務分開,作為另行談判的課題。
據說,駐倫敦的埃及大使被告知,8 月中旬的建議是英國的最後建議,西德基和法魯克國王兩人也都準備照此接受。然而,由馬克拉姆領導的埃及代表團中的不妥協派拒絕改變主張,並且始終如一地利用他們參加官方談判所知道的訊息?把秘密討論的情況和機密檔案予以公佈,企圖用以證明他們比其他同僚們更加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