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這次旅行將是一場盛大的&ot;首次演出&ot;。英國人誠然沒有走在光滑得像鏡子一樣的御道上。他們騎的馬有的瘸了,有的失足或拒絕前進。有的馬鞍只剩一個馬鐙,或者兩個都沒有了。&ot;中國官員的僕人卻清早騎著好馬就走了,留給我們的都是些瘦骨嶙峋的劣馬。&ot;這些都沒關係:旅行者們一想到自己正在完成一樁歷史使命,馬上就精神振奮。他們為一點小事就樂不可支,如獲悉鞭打別人的馬是重視對方的標誌,而過去卻把這當作是失禮的行為。在這裡算禮貌,到別處則成了一種粗魯行為。一種人在另一種人眼裡總是野蠻人。
這6天是使節團的假期。&ot;簡直以為是在法國的薩瓦省或瑞士旅行。&ot;是因為山上稀薄的氧氣的緣故嗎?他們陶醉在愜意的朦朧狀態裡向熱河前進。
莊嚴的入城式
第七天,9月8日星期日上午8點,旅行者到達離皇帝行宮1英里的一個村莊,儀式之前進行一翻梳洗。&ot;全體人員準備參加莊嚴的入城式。&ot;
這支隊伍必然會使人想起國王的入城式,想起佛蘭德斯主保瞻禮節街頭景象,聖體瞻禮節的儀式行列。讓&iddot;博丹在《共和國》一書中對此作了十分具有啟發性的回顧:整個社會都在這一天展示自己,並在擺闊。
隊伍的排列程式應該產生出最佳效果:
100名朝廷官員騎馬開道
本松中校
12名輕騎兵,排成3行,每行4人
巴瑞施中尉
鼓手,笛手
8名炮兵,排成2行,每行4人
1位炮兵下士
克盧中尉
16名步兵,4人一行
1名步兵中士
8名侍從,共4行,每行2人(穿著法國使團的漂亮的綠、黃色號衣)
2名使者(穿戴同上)
4名樂師(穿戴同上)
6名使團的男士,2人一隊,穿著繡金的鮮紅外衣
馬戛爾尼勳爵,喬治&iddot;斯當東爵士和他的兒子乘坐輕便馬車
最後是一名穿著號衣的傳者在他們後面壓陣(安德遜具體指出這是那位黑人男僕)。
隊伍這樣排好後,用了兩個小時走完了最後1英里路,到達了熱河的宮殿,禮品在他們之前已經運到。隊伍在&ot;眾多的人群中行進,這些觀眾都為他們從未見過的景象所吸引,這樣的景象他們今後也不會再見&ot;。
安德遜越過了幽默與諷刺挖苦的這條界線。&ot;我們這支隊伍確有可笑滑稽之處。&ot;如說軍人和外交官員們穿著漂亮的話,&ot;但隊伍裡的其他人員卻顯出一種非常難看的樣子:有些戴圓頂帽,有些戴尖頂帽,還有的戴著草帽;有人穿長靴,另一些人則穿短靴,有的皮鞋還配上帶色的長襪&ot;。&ot;華麗的侍從號衣不合體。整個還不如改穿雖破爛卻劃一的服裝來得合適。&ot;
當這支穿著可笑的隊伍隨著&ot;上帝保佑吾王&ot;的樂曲慢慢向前行進時,外交官都在想這樣做是否會對英國產生好印象。想來觀看一個奇怪的民族的觀眾肯定不會感到失望。
第三十二章 禮儀危機
(1793年9月8日-9日)
熱河是帝國的第二首都。這種說法並不過分,因為權力高度集中,而皇帝又在這第二皇宮中度過夏天的3個月。羅馬不再是羅馬,寡人所到之處就是羅馬……
&ot;熱河是我選定的。&ot;乾隆的祖父康熙這樣寫道,&ot;我令人把亭臺樓閣建築在松樹林中,清澈河水流淌,見到這迷人的蘭花,一種完美的感情就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