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不過,斯當東儘管對這項比英國的運河早出12個世紀的宏偉工程十分讚賞,卻認為中國如借鑑西方的技術就會有更大的進步。他試圖在某些方面誇耀歐洲技術的優越。然而枉費心機。他失望地作出結論:&ot;在這個國家,人們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並認為任何改進的打算都是多餘的,甚至是有罪的&ot;。
半個世紀後,古伯察神父寫道:&ot;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一想到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不是報酬而是懲罰,那他就必然會無所作為。&ot;馬戛爾尼也從精神方面對技術上的停滯不前作了解釋。陳陳相因是進步的大敵。
永恆不變的種植稻米方法
斯當東描述了種植稻米的古老方法。它們至今一成未變。&ot;河流泛濫給地裡積河泥。人們用粘土作埂把一小塊土地圍起來,然後在上面耕、耙,再把先泡在肥料裡的種子播在地裡。&ot;他們利用溝渠灌溉田地。不出幾天,秧苗就長出水面。&ot;當它們長到6至8英寸高時,再把它們連根拔起,掐去頂上的葉片,再插到犁溝裡。最後,用水將田全部淹沒。當稻子即將成熟時,水便消失了。&ot;6月初收早稻。&ot;人們用鋸齒形的鐮刀割稻。一人用一根扁擔挑兩捆稻子,挑到打稻場,他們用連枷,或是用牲口踩進行脫粒。&ot;
早稻收下後,立即準備再次播種。晚稻在10月至11月收。&ot;這些土地同樣適宜種植甘蔗。中國農民收完兩造稻或一造甘蔗後就滿足了,到來年春天再重新耕種。&ot;在這期間還插入種一次蔬菜。永遠不讓地空閒著。
稻米畢竟是一種嬌嫩的穀物。&ot;在秧苗期,一場旱災便會使之夭折;而臨近成熟時,一場水災將會使它遭受重大損失。最後,與其他任何穀物相比,鳥類和蝗蟲更喜愛吃稻粒&ot;。
作為向上天去說情的人,皇帝在旱災時禁食。1689年,康熙的一份詔書回答了他的高階官員的請願書,他們焦急地希望皇上保重身體:&ot;朕可與他人比耶,先人而憂,後人而樂,理固宜然。近因久旱無雨憂勞過甚,以致瘦弱。人或可欺,天亦可欺耶。……荷天之眷,得降雨澤。此後雨澤沾足,朕庶解焦勞也。&ot;
現在的中國領導人可能不再禁食了。人們追捕鳥類,用殺蟲劑趕走了蝗蟲。但是,在康熙之後的3個世紀,乾隆之後的兩個世紀,對糧中之王描寫的這種情況卻沒有變化。真是陳陳相因的慣例。
第五十五章 無與倫比的郵政
(1793年10月20日-24日)
英國人注意到朝廷的書信來往頻繁。建立在龐大的物力組織基礎上的郵件傳驛使他們大為讚嘆。他們不像我們那樣自從有了電報、電話、無線電和電傳後就麻木不仁了。他們不停地計算著距離和時間,然後與英國郵政所需時間加以比較。英國人是出色的運動員,他們對優良成績表示欽佩。&ot;騎馬送信相當迅速,通常只需10來天時間就能跑完從廣州到北京的1500英里路程。&ot;
官方文書由負責軍馬的部門傳送。大量的驛站從北京開始,星羅棋佈地伸向全國。它們由&ot;驛丞&ot;來負責。&ot;使團離京越遠,傳送書信的速度就越快。前往天津途中,傳送的速度是每天400裡--200公里--,而南下時,達到了最高速度:600裡。
根據朝廷和使團間互通的信件上的日期可以看出,一封信從京城到杭州大約需要5天。10天可以抵達廣州,而使團將用8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這段行程,對使團行進的路上評論的傳送速度要比使團的速度快8倍。
唯有國家才能通訊
英國人的欽佩被證明是有道理的:在同一時代,英國郵政創下的最輝煌的成績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