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卞氏為人很好,私底下常常接濟曹操的大太太丁氏。這位丁氏,可能是曹操的譙縣小同鄉,在兒子曹修死了以後與曹操鬧翻,去了孃家;曹操親自請她,她不肯回。卞氏每每乘著曹操不在家的時候,把她接來,厚加款待,在曹操回家以前把她送走。
丁氏所生的一個女兒,卞氏與曹操也待她很好,把她撫養成人,嫁給了夏侯惇的第二個兒子夏侯楙(懋)。
在卞氏所生的四個兒子之中,曹丕最大,曹熊最小,死得很早。中間的兩個是曹彰與曹植。
曹丕頗有文才,寫過一部《典論》。《典論》之中的一篇,叫做《論文》,指出文章好壞的標準,不可一概而論,因文章本身的性質而異:&ldo;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rdo;。他又說:文章是&ldo;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rdo;,而政治上的飛黃騰達,只是&ldo;止乎一身&rdo;。而且,一個人的壽命,無論多長,遲早也是會死的。不如文章之能夠把&ldo;聲名&rdo;傳於後世。
曹丕除了《典論》以外,也寫了一部很像《聊齋志異》的《列異傳》(在《太平御覽》與《法苑珠林》裡有《列異傳》書的引文)。他不僅會寫散文,詩也寫得很好。並且創立了全篇七言的&ldo;七言體&rdo;:《燕歌行》。《燕歌行》的押韻方式,與今日的&ldo;七古&rdo;、&ldo;七絕&rdo;或&ldo;七律&rdo;完全不同;它是每一句都押韻的。這《燕歌行》一共兩首,每首十六句,氣很長,描寫獨守空房的女子,思念遠在他方的丈夫。
曹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比起曹丕來更高。曹植的五言詩,有抒情、說理、寫景、祝頌、象徵,種種的體裁與內容;在用字、措辭、押韻,尤其是情感的深度與意境的開拓上,不僅非曹丕所及,亦非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劉楨所能及。例如,《七哀》中的四句:&ldo;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rdo;又如,《吁嗟篇》之中的八句:&ldo;卒遇迴風起,吹我入雲間,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泉,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rdo;這八句,批評家大可以說:&ldo;上追《離騷》&rdo;;在我看來,這八句比《離騷》&ldo;輕快&rdo;多了。
曹植留下的傑作,數不勝數。《洛神賦》是傑作中的傑作。有些馬虎的讀書人,以耳代目,牽強附會,硬把這篇極美的文字,與下流不堪的謠言連在一起,真是太不應該。曹植賦中的洛神,就是洛水之神,不是死了的嫂嫂甄后。當甄后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被曹丕娶來之時,曹植才不過是十三歲的小孩子,即使可能對甄后有幻想,甄后也不會對他有什麼意思的。
苦命的甄后,在童年便已喪父,長大了嫁給袁紹的第二個兒子袁熙,又遇到鄴縣被曹操的兵攻陷,自己成了曹丕的俘虜。她給曹丕生下了兒子曹叡,留住在鄴縣,卻又因郭氏的嫉妒與進讒,在黃初二年六月被曹丕迫令自殺。媳自殺了以後的次年,黃初三年,曹植才因事到了魏朝的京城洛陽;然後渡過洛水回到自己的封地:鄄城。
這時候,黃初三年(公元222年),甄后屍骨已寒,墓木已拱,倘若曹植要尊她為神,該尊她為鄴縣附近的漳水之神,不該稱她為洛陽附近的洛水之神。
《洛神賦》是一種&ldo;純文藝&rdo;的作品。純文藝的超現實性質,很難被我們中國的業餘性批評家所能體認(這些批評家的本業不是研習或寫作,在情操上是百分之百的科學性的現實主義。因此,他們就最喜歡作&ldo;索隱&rdo;,硬說賈寶玉是影射什麼人,或全部《紅樓夢》故事是曹雪芹的自傳。把《紅樓夢》本身的文筆、結構,完全擱在一邊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