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王朗的臉有些發白,過了片刻,方才梗著脖子說道:「天師此言謬已,皇甫將軍怎麼與賊人相提並論?反倒是天師你」王朗稱得是天師,卻非國師,雖只一字之差,但差別卻是大了,這分明是不想承認張平的身份,以其太平道的身份稱呼他。
張平好笑的看著王朗,「王大人,我何時將皇甫將軍與賊人相提並論了?」
王朗臉色煞白,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不知覺間入了張平的套,將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此時他如坐針氈,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可是張平卻不想如此輕易放過他,既然敢出來挑事,那就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張平繼續發問道:「剛才王大人還說反倒我怎麼了?王大人怎麼不說了?王大人可是想說反倒我倒是賊寇出身是嗎?」從王朗稱張平為天師而非國師起,大家便都知道王朗是這個意思,可是卻不會有人點破,反倒是這張平,如此不給王朗留餘地,說的如此直白,在場眾人紛紛警惕,不知這張平想要幹什麼。
王朗被張平奪了了氣勢,嘴角略微哆嗦,卻說不出半句話來。
「王大人怎麼不說話了?那我幫王大人說,」張平看著王朗蒼白的臉色說道:「王大人是否還想說,你父母兄弟位尊命貴,他們的命是命,我太平教眾卑賤下等,他們的命就不是命,是嗎?」
張平這番話語,每說一個字,王朗臉色便白一分。這些話語豈是並不是什麼問題,豈是在場的大多數人心中都是這麼想的,可是這話也就在心中想想就好,像張平如此直白的在朝會這樣的場合說出來,就有點不對味了。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在於他不得檯面,一旦暴露在陽光之下,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雖然這是東漢末年,還屬於封建社會,遠沒有後世的高度文明,倡導人人平等。但是在這個還是由帝王統治的時代,為了贏得百姓的心,強調的可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論調,雖然事實也許並非如此,依舊有階級等次之分,但表面卻維持著一副眾生平等的樣子。
張平此時不管不顧的,直接在朝堂之揭破這一點,確實讓王朗下不來臺。王朗看著張平咄咄逼人的嘴臉,心中雖然惱怒,卻不知如何反駁。他連忙跪倒在地,「回稟陛下,微臣絕無此意,還請陛下明鑑。」
「哦?那愛卿是何意啊?」靈帝似乎也來了興趣,跟著張平不依不饒起來。
王朗聽到陛下如此說,更是惶恐之極,渾身發抖,搗頭如蒜,不斷重複著「臣絕無此意」、「臣絕無此意」。
「陛下,我們還是說正事吧。」楊賜終於睜開了雙眼,微微搖了搖頭,開口制止了這荒唐的一幕。
靈帝看了楊賜一眼,正了正身子,開口道:「那依司徒大人,皇甫嵩之事該當如何啊?」
楊賜醞釀了一下說道:「陛下,皇甫嵩畢竟剿匪得力,有功與社稷,有功不賞,怕是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啊。」楊賜這句切中要害,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雖堯舜不能治也。
第二十章 朝會之議(三)
靈帝聽了點了點頭,「那司徒大人以為該如何封賞?」
「陛下,不若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將軍,命其帶所部兵馬前往西涼平叛。」楊賜提也不提張平,只是說了對皇甫嵩的任命的建議。
但這句話卻惱了邊上的大將軍何進,何進雖然臉上依舊一副微笑的樣子,但雙眼微眯,眼中閃爍著攝人的光芒,遠遠的看著楊賜。要知道這西涼早先靈帝可是早已拍了董卓前去,這時候楊賜上來橫插一腳,叫他如何不惱。
何進身後的廷尉崔烈頓時跳將出來,「司徒大人此言差已。且不說皇甫嵩之功是否能得封車騎將軍,就說西涼之事,此前已有破虜將軍董卓前往,這再命皇甫將軍前去,怕是不妥吧。」
楊賜只是掃了崔烈一眼,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