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 頁)
我將每次往返的火車票都下意識地積攢了起來,並用橡皮筋捆好,8年多過去了,那一捆捆的火車票擺在面前,內心有說不出的感慨,連我自己都不清楚這種行為出於什麼目的。這些車票能說明什麼呢?我也不清楚。是時間的積累,還是兩地分居家庭生活的見證?是對個人經濟生活精打細算的記錄,還是對自己某種特殊心理的寫照?8年零7個月之後,當我整理行裝重返京城的時候,我用手撫摸著這些車票,有戀戀不捨之意,它帶走的不僅僅是經濟收入的一部分,更寶貴的是人生難求的8年,從37~45歲這不可逆轉的黃金歲月。
四、對於撤銷我的飛行資格並轉業外地的決定,我當時無法改變,但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還有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反映個人意見的權利
我入伍的第二年即1960年就加入了黨的組織,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如今,在成長的道路上雖然遇到了我無法抗拒的障礙,但我相信黨組織一定會對&ldo;九一三&rdo;這一重大歷史性事件所牽連的無辜者做出正確的處理決定,最多隻是時間的早晚的問題。經過反覆思考後,我抱著一線希望以書面的形式向空軍以及中央領導匯報了我的情況,以求得首長們的幫助。
我的做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援,我把信寫好後,她幫助我用複寫紙又寫了數十封信,編上號碼陸續寄出,盼望有朝一日能見到迴音。時間一月又一月地過去了,沒有等到任何動靜,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如石沉大海,沒有等到任何結果。我想,&ldo;九一三&rdo;事件涉及到一大批人的問題,絕不會為一兩個人做出什麼決定。
在關起來受審查的日子裡,我曾設想過這樣的可能,空軍和中央領導們,全都乘坐過專機師的飛機,他們一定能夠體諒到飛行員們為保證首長的安全所付出的艱辛。&ldo;九一三&rdo;事件之後,這些首長們也會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對256號專機組有個基本的評價,說不定也會有哪位首長站出來為機組說上幾句話,改變一下機組人員的處境。
寫信沒有任何結果,我只好自己去跑門路。利用回京探家的機會,我曾到過中國民航總局,也曾給民航局在廣州一起改飛三叉戟飛機時認識的老飛行員寫過信。民用航空發展的初期,希望能從專機部隊調進部分飛行人員支援民航的基本建設,但因單位的本位思想作怪,都不願將本部門像樣的技術尖子支援別人。&ldo;九一三&rdo;事件後,民航局同樣知道,專機師因受牽連停飛處理的飛行員都是各級領導環節上的技術尖子和技術骨幹,年齡也合適,確實是一批難得的飛行人才。可惜在那個時代,一來是中國的民用航空事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二來在突出政治的前提下,飛行員再怎麼缺乏,也不敢使用與&ldo;九一三&rdo;事件有牽連的人‐‐政治是壓倒一切的。
我為我的事業奔跑幾年之後,已深感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節 曙光一現
我在農機修配廠的單身生活在不平靜中艱難度過。
由於沙城位於南北走向的山脈之間,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很像流體力學中的&ldo;文氏管效應&rdo;,當氣流經過狹窄的通道時為保持流量不變就會加大流動速度,別處刮小風,沙城就颳大風。工廠宿舍的平房常年經受著風沙的襲擊,無論將宿舍的門窗糊得多麼嚴密,還是擋不住沙土。一夜風沙之後,早上起床首先看到的是,房門口的地上像三角洲一樣用細土堆成的沙丘。工廠地大房少,談不上廠容,宿舍的門外就是泥土地,土廁所離宿舍很遠,晚上沒有特殊情況是不上廁所的,小便就在宿舍門口,經過一天的風吹日曬,小便的痕跡早就無影無蹤了。有一年寒冬,天降大雪,大風裹著沙粒與雪花一陣陣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