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 頁)
火車沿永定河谷蜿蜒而上,時而在河的此岸,時而又到河的彼岸,不長的橋樑與山洞點綴在彎曲的鐵路線上,坐在車廂裡感到忽明忽暗,那是列車穿越山洞時的境況。時而懸掛在高空,時而出現在水邊,那是列車飛越橋樑的感覺。有時整個車廂只有我一個人,在座位上橫躺豎臥任我選擇。車廂中很少見到列車服務員的走動,沒有人報站名,車上的人都知道自己該在什麼車站下車。列車到站的停與開顯得那樣井然有序,不聲不響地進行著。列車走出北京市邊界後,已看不到上班的人們,車廂中偶爾會出現走親訪友或到沙城、張家口旅行的人們。當列車行進的右側看到官廳水庫大壩的時候,火車已從海拔數十米的北京市爬升到海拔幾百米的高度進入懷來盆地的邊沿。
工廠的對面就是沙城公路檢查站,站長的老家也在北京,時間一長彼此也都認識了。有時回家就請這位站長幫忙,在開往北京的汽車中能否找到還能坐人的貨車,如果碰巧能在卡車的貨物間隙裡找到坐的地方就很幸運了,只是一路上要受顛簸、風吹揚沙之苦。尤其到冬季,沒有充分擋風禦寒的衣服是不敢搭車回家的。坐在卡車上,面對飛揚的塵土,有時連眼睛也不敢睜開,此時使我想起當地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ldo;順口溜&rdo;‐‐&ldo;遠聽像吉普,近看四十五(一種拖拉機的型號),開車的一身油,坐車的一身土&rdo;。有一次搭車回京,途經旅遊景點八達嶺時天色已晚,可是,主人突發奇想,想到八達嶺長城看一下。我也順手披上翻毛羊皮大衣,跟著登上了長城,管理人員已經下班,不用買門票。在北京飛行多年,也無數次地從長城上空飛過,但從沒有機會親自來過,這是我第一次登上長城。此時的城牆上,還有三三兩兩沒有離開的遊人。登高遠望,塞外的盆地走勢盡收眼底,盆地的西邊可以看到夕陽映照的晚霞。一位外賓走向前來,好奇地看著我。好半天我才明白,是我身上那件翻毛羊皮大衣引起了他的興趣。看他想拿相機拍照的意思,我連忙擺手說:&ldo;no!no!&rdo;制止了在我看來的不友好行為。其實,我穿的算不上什麼大衣,而是一件既沒有領子又沒有袖子和釦子的坎肩,那是人家跑長途的裝卸工放在車上擋風用的,羊皮上沾滿油汙和黃土,早已經顯不出皮毛原來的成色,幸好是在傍晚人少的時候登上的長城,要不,如此裝扮出現在旅遊景點,的確有礙觀瞻。後來,我每次登上長城都會想起第一次登長城時的情景。
隨著時間的推移,八達嶺長城的旅遊觀光事業逐漸興旺發達起來,為了適應旅遊交通的需要,每天從北京西直門火車站發往八達嶺一趟郊區旅遊列車,這輛火車路經八達嶺後直達北京與河北交界地點‐‐康莊車站。旅遊列車的全程票價為1元2角,從康莊到沙城的票價為5角,加上1角的地鐵票價,這樣回家一趟單程費用1元8角就夠了。從那開始,我的往返路線也由南線轉向北線。我曾利用孩子放寒暑假的機會帶他們到沙城去玩,坐地鐵到西直門後,步行到西直門火車站,再乘坐旅遊火車。在乘車的旅客中,很容易看出我與眾不同,遊客中從沒有發現身背大包、小包爬長城的。還沒有坐過火車的兒子像只小鳥似的在寬敞整潔的車廂裡跑來跑去,車廂內外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好奇。尤其是當列車行進在八達嶺前的關溝段時,車速減慢,車外風光秀麗,讓人留戀。車廂內的遊客也都被窗外的景色吸引,讚不絕口。相比之下,窗外的一切對我是無動於衷,一來我畢竟不是遊客,無心去欣賞奇山異景,二來我每次離家總是帶著一種不情願的心情,想到自己隻身塞外多年,不知歸期何日,本來是一家團聚,卻不得不做起牛郎織女,雖然窗外山色依舊,無奈心不在焉。當火車到延慶縣西撥子車站時,到八達嶺的遊客都已全部下車,兒子曾多次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