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1/7 頁)
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七十六章瘦徐家,以肥天下海瑞回朝後再次展開了對徐階的追擊,徐階不還田,海瑞決不罷休,對於兵部下轄的苑馬寺少卿戴鳳翔,就是那個彈劾海瑞魚肉縉紳的戴鳳翔,海瑞連提都沒提,根本不準備跟他們吵吵鬧鬧。
海瑞能夠分得清楚輕重。
海瑞只求徐階還田。
徐階徐華亭,華亭縣改名叫徐家彙得了,海瑞追擊就直奔要害,田畝,這是徐家的立根之本,是徐家的生產資料,不拿掉徐階的田畝,徐階掌控生產資料,就可以依仗田畝,對佃戶、遊民進行強人身依附,進而把持權力,為禍一方。
但是還田這件事,需要具體的章程,否則這還田事,就變成了徐階把田還給了徐階。
徐貞明繼承馬一龍的衣缽,之前在浙江山陰墾荒種田最後被侵佔之事,朱翊鈞歷歷在目,他時常唸叨,那是朕的田!
朝廷下令還田,徐階一定還,還田之後成為官田,而後徐階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利用自己的權力,用極小的代價,再把這些田畝歸到自己的名下,這些田可能在短暫的兩三年時間裡,不姓徐,但是在五六年以後,風波漸平之後,一定還姓徐。
海瑞在瓊州老家,總結過了自己的過往,這天下哪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清流和濁流,大明的事兒,壞就壞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今天給我方便,明日我給伱方便,你幫我,我幫你,大家都是好朋友。
而海瑞拿出的還田章程,提綱挈領而言:海瑞要求繼續開海。
海瑞在這本奏疏裡尖銳的批評了隆慶元年的月港開關,只是一場扭扭捏捏的開關,是一場前怕狼、後怕虎,瞻前顧後的開關,一場做了但只做了一點點的變革,只能是開關,根本不算開海!
只是在大明海上貿易,開啟了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縫隙。
月港的地理環境並不好,港灣狹小,水淺礁多,一天能吞吐兩百多艘三桅商舶已經是極限了,海外的四桅大帆船,只能駁船拖拽入港出港,不是深水港並不能算是良港,礁石太多,船舶停靠困難容易沉船。
應當尋找良港開海,那麼鄭和下西洋的起點,蘇州瀏家港、松江府黃浦江,就成了一個不錯的起點,松江府通衢九省之地,百貨集散方便,利於商貿。
既然要開海,要麼不開,把月港直接關閉,閉關鎖國,兩耳不聞窗外事;要麼就徹底開海,尋找良港,鼓勵商貿,補充公私虧空。
要幹就幹到底,扭扭捏捏止步不前,算什麼開海?
松江府通衢九省,乃是大明第一良港,若是在松江府設定市舶司,徹底開海,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武備不興,大明水師根本沒有戰力。
所以海瑞在奏疏中,設立的章程,就是徐階還田,還給軍屯衛所性質的巡檢司,以徐階還田田畝供養水師糧餉,調俞大猷前往松江府任海防提督,督辦大明水師,籌建造船廠,招攬船工建造新船。
海瑞的奏疏,一言以蔽之,瘦徐家,以肥天下。
這的確是國之大利害,自然需要小心籌劃。
張居正看到了海瑞的《條陳徐階侵佔善後未盡事宜以備遠略以圖治安疏》,這件事看似是海瑞在以私怨追擊徐階,但是張居正經年老吏,一眼就看穿了海瑞的把戲,讓徐階還田,不過是個由頭,把大明開海這個小小縫隙,狠狠的踹上一腳,把大門踹開。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海瑞之前除極弊之餘,奮不顧身,多少有點過激不近人情,招怨而不能成。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海瑞之前根本做不到識時通變,求治過急,更張太驟,勢不在亦強為難成。
經歷了隆慶年間,海瑞浮浮沉沉,這個舉人出身的海剛峰,依舊保留著他直臣的一面,但也知道了迂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