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第1/2 頁)
子羋沒說話。
她把手中簡歷翻得嘩嘩作響,無形之中給了趙高莫大的壓力。
趙維楨在帷幕之後暗道好笑:這小姑娘還挺上道,第一次當面試官,竟然也懂得嚇唬別人了!
「我見你資歷和水準,足以勝任學堂的官職。」子羋緩言道:「那就學堂之事,你可有什麼諫言?」
「諫言不敢提,但想過一兩個下策。」
「但說無妨。」
「夏陽君寫《千字文》、廷尉大人寫《三字經》,雖為篇章,但都不長。」趙高不假思索道:「在下以為,可由君上牽頭,整理出一系列蒙學書籍,涵蓋識字、風俗,乃至律法於其中。日後不止是鹹陽學堂,舉國上下都可作為統一蒙學書籍使用。」
言下之意即使,做一套官方各個學科的教科書。
子羋還不是很懂秦國的基礎教育,她一聽來,便欣賞道:「倒是個好主意。」
說著子羋無意識地朝著趙維楨的方向側了側頭。
她似乎是想要趙維楨出面開口,但後者卻始終保持沉默。
別說,歷史上還真就是李斯和趙高寫了秦國的蒙書。
李斯的《倉頡篇》和趙高的《愛歷篇》也算是歷史留名的識字教科書了。年僅十七歲的趙高就在盤算這件事,趙維楨一點也不意外。
「我會向君上轉達。」
見趙維楨不說話,子羋只好代為開口:「你先回去等結果。」
趙高再次行禮:「是。」
從來到去,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他表現得不急躁、不怯場,言談舉止平靜如常。手中備著自己的字帖,回答問題也是淺嘗輒止,不急於表現也算是言簡意賅地提了點內容。
作為一名十七歲的年輕人,他的表現確實不錯。
趙維楨待他離開後才撩開帷幕。
「你覺得如何?」她問。
「君上看這字帖。」
子羋把趙高的字帖遞過來:「僅這一手字,就足以在學堂謀一個抄寫的差事。」
趙維楨接過字帖,不得不承認子羋說得對。
這小篆水平,比其創造者李斯也不遜色幾分。足以可見趙高在練字方面下了苦功夫。
「那你覺得應該留下他。」趙維楨說。
「合該如此,但——」
一個轉折過後,子羋又停下了。
「但又如何?」趙維楨鼓勵道:「你有想法儘管說出來,我問你就是想聽聽你的答案。」
「……是。」
子羋看上去有些受寵若驚。
這可是夏陽君啊!
她是秦國第一名入朝為臣的女子——搞不好在七國之中都是第一名。在子羋心中,趙維楨就是見多識廣、胸襟廣闊的代表。
這樣的人,怎會聽一名後宮女子的想法呢?
可她不僅願意聽,還一副很認真的模樣。
僅是這句話,就給了子羋莫大的肯定。她深吸一口氣,拿出了十萬分鄭重的架勢:「此人舉止不矜不伐、言談有禮有節。一手小篆寫得漂亮,我問他治國之策刁難他,他不僅不慌張,還能說出點東西來。這樣的資質確實適合入學堂,但我覺得他太會投機。」
「投機?」趙維楨一挑眉。
「來學堂討官職,自然是未來要當先生的。」子羋說:「但他見書房裡坐著的是我,就要多嘴提一句他懂得秦國禮儀、宮中規則。在學堂做活哪裡需要這些?他是知道我剛來秦國,身邊缺心腹,委婉地向我自薦他可以為我所用。」
說到這裡,子羋流露出幾分不贊同來。
「這與我在壽春見到的那些長袖善舞、有兩幅面孔的老侍人沒什麼區別。」子羋嘀咕道:「英華不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