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第1/2 頁)
用蒸的,烤的,都會很不錯。
只是素齋裡面,不僅不吃腥,也不吃葷,值得便是蔥蒜等味道大的食物。
否則做個蒜蓉茄子,絕對美味。
素菜這東西,內裡還有很多分類。
像蘇菀那個時空,就有大致又素淨齋跟象形齋。
再有各地齋飯也有不同,做法也花樣百出,蘇菀只要知道此地僧人愛好是什麼,那便可以提前備下他們想吃的種類。
不過蘇菀總覺得,天祥國的和尚應該沒那麼多忌諱,具體吃什麼不吃什麼,其實沒個定數,都是按照各朝自己發展得來。
所以想知道吃什麼不吃什麼,倒是可以去問問御用監的副總管。
也有人覺得御用監副總管,也就是衛鈞師父不是真心信佛,否則後面會為了蘇菀做的吃食,而晚上用飯嗎?
其實這事找虔誠信佛的反而沒用,就應該找衛鈞師父這種為了研究上面喜好,所以「信佛」的人。
不管真不真摯,虔不虔誠,反正他對上面的喜好更為瞭解,反而方便對症下藥。
等蘇菀找到御用監副總管,這位總管果然對內宮僧人們的喜好很瞭解,對他們手下徒子徒孫的喜好也瞭解。
這些人確實不吃葷腥,但也重口腹之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就算是素齋,也要做得極為精美可口。
所以內宮有個廚房,專門給他們做齋飯,若是做的不好,隨時都可能被責罰。
內宮素齋小廚房每日過的戰戰兢兢,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是尚食司跟著冬祭隊伍,這些和尚不吃素齋小廚房的飯菜,也有可能去找尚食司提供飯食。
到時候素齋小廚房定然鬆口氣,麻煩的就是尚食司了。
若做的不好,只怕跟素齋小廚房一個下場,好點的罰俸祿,差點的直接杖責。
蘇菀聽到這挑眉。
這些什麼什麼教,不經過千百年血淚磋磨,果然是有些刺頭的。
想她那個時空的佛教,一心向善,勸人和善。
這裡倒是另有不同,這也正常,就算是一個宗教,那也會有許多分支,誰知道聖人信的是什麼東西,或許只是打著慈悲教的名頭,實際做的卻不是慈悲事。
怪不得尚食司長官要提前準備,否則好好的冬祭,卻在這上面有麻煩。
蘇菀寫下的這些食材,也只是把能用的素菜先寫下來,具體怎麼做心中已經有數。
不過那些和尚的徒子徒孫們不一定來尚食司吃飯,如今備下,只是有備無患而已。
尚食司長官的意思也是如此,她們並不想巴結內宮的僧人們。
巴結對她們尚食司也沒什麼好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不用節外生枝。
蘇菀猜測的很對,尚食司長官再開會的時候,問了大家的想法,知道各自都有準備,暫時把這事按下不提。
也不拿什麼新鮮素選單子邀功,如今只要備下就行。
越是邀功,越有麻煩。
那些麻煩人事情太多,誰知道哪點做得不對了,又會有是非。
接下來的忙碌還是冬祭為主。
西膳房跟各部門接觸時,也讓不少官署刮目相看。
特別是很少接觸的內官監,內官監之前也出現過,在內務府出事,掩埋腐爛食材的時候直接把這件事稟告給聖人,當時的態度不偏不倚,很是公正。
這也跟這些內官監的官員身份有關。
若說他們身上的官職,也就四五品的樣子,沒事監督內諸司各個官署是否有違矩的情況。
但只說官職,不說身份,那就耍流氓了,能在內官監掛職的官員,基本都是皇親國戚,都是有皇室血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