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臣等參見殿下。」
顯德殿的書房中,一干大員正低聲地計議著,突地見李弘面色微沉地行了進來,忙各自起身參見不迭。
「免了,都坐下罷。」
沒能將李顯收入麾下,李弘的心情確實不算太好,語氣裡也就帶了絲倦意。
「殿下,周王殿下此來是……」
一眾大臣們見李弘氣色有些不對頭,自是不敢稍動,彼此看了看之後,由閻立本站出來問了一句道。
「唔,李大司空已同意上本請辭,至於七弟麼,不提也罷,我等還是接著議正事好了。」李弘不想多提李顯的事情,這便含糊地說了一句,直接切入了正題,諸大臣見狀,自是不敢隨意追問詳情,只能是各自存疑在心,接著先前議到半截的議題就此議論開了……
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
麟德二年八月十三日,高宗下明詔公告天下,稱將於明年正月初一封禪泰山,為民祈福,以武后為亞獻,以大司空李勣為終獻。此詔書一出,滿朝議論紛紛,驚喜者有之,驚嘆者有之,反對者更有之,朝野議論紛紛。
麟德二年八月十四日,大司空李勣上本請辭終獻一責,言稱舊傷復發,難耐登高,恐有誤事之虞,懇請高宗收回成議,另委他人。
麟德二年八月十六日,工部尚書閻立本、禮部尚書劉祥道聯合數十朝臣聯名就封禪泰山一事上了本章,言及古禮不可廢,輕易更改,恐有不利,懇請高宗收回讓武后擔當亞獻之成命。於此同時,戶部侍郎王德儉、大理寺少卿侯善業、左史劉禕之等武后一黨諸官則上本反駁閻、劉之本章,聲稱武后累有大功於社稷,為亞獻乃名至實歸無虞,雙方各不相讓,並爭於東宮顯德殿,太子李弘彈壓不得,雙方遂各自陳本陛前,打起了御前官司,一時間朝野為之震動。
麟德二年八月十八日,璐王李賢亦就封禪泰山一事上本,明確支援武后為亞獻,更有工部侍郎楊武等十數名朝臣為之附,此本一上,原本就亂的朝局立馬就亂得讓人看不清內裡究竟有何玄機。
麟德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始終對各方上本不作表態的高宗突然發出旨意,明詔公告天下,叱責閻立本、劉祥道等人狂悖亂議,貶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出劉祥道為澤州刺史,其餘聯名之大臣各有處罰,或罰奉,或降級,不一而足,於此同時,連下數詔,固請大司空李勣為終獻,李勣數度上本推託不成,只能就任。
麟德二年,九月初三,高宗再次下詔,調璐王李賢及周王李顯參與封禪泰山事,並令太子李弘留守京師,這道詔書一下,原本就因反對武后一事大敗虧輸的李弘再遭重挫,心情鬱悶之下,竟自病倒於床,九月初九,周王李顯奉詔離京前往洛陽,十四日,宿於函谷關中。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地勢險要,素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的名,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同時也是長安古道上最知名的一道雄關,自絲綢之路大興以來,商旅絡繹不絕,車水馬龍之盛況前古未有,那等熱鬧勁著實喧囂,縱使是李顯這麼個見多識廣之輩見了,也不禁為之驚嘆連連。
何為盛唐?這就是了!能活在這等天下第一朝,著實是件令人舒心的事兒!李顯心情不錯,自是看啥都順眼,站在高高的城門樓上,一臉的滿足之感,壓根兒就沒去理會陪在其身側的一眾地方官吏們的奉承話,一雙眼不時地在關下盛市與大道的遠方來回地切換著,似若有所盼之狀,其實心神早已不知飛到何處去了。
「殿下快看,來了,來了!」
就在李顯走了神之際,陪侍在其身邊的高邈突地高聲嚷嚷了起來,瞬間便將李顯從遐思裡驚醒了過來,抬頭望去,立馬便見大道遠端一陣煙塵揚起,數輛馬車在一彪軍馬的簇擁下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