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我喜歡這首詩,讀上一遍,就像念經似的,變得平靜。天下太平了,才有詩中閒適雅緻的意境。」
得胡善祥欣賞,就連朱瞻基也「扛不住」,他畢竟是個十九歲的少年,熱血上頭的時候,那些壓在頭上的顧慮和包袱都甩開了,就用胡善祥值房的筆墨把這首七言古詩《四景》默寫下來,說道:「既然你喜歡,就把這首詩歌送給你。」
寫完最後一句詩,朱瞻基寫落款的時候,筆觸在白紙上方頓了頓,理智再次佔據上風,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他的人生路註定道阻且長,莫要為了一時衝動埋下隱患。
這三個月的確很美好,可和他一生比起來,不過是滄海一粟。
最是春光留不住,總是要凋謝的……
筆尖落在白紙上,朱瞻基在落款處寫下「長春真人」四個字。
胡善祥輕輕吹乾筆墨,「長春真人是殿下的別號?怎麼之前沒聽過。」
朱瞻基說道:「剛剛取的,從現在開始就是了。」
第44章 監國 最是春光留不住,花開花謝,四季……
最是春光留不住,花開花謝,四季更迭,不可能有長春存在,自號長春真人,是朱瞻基所作出隱秘的叛逆,長到十九歲,他終於叛逆了一回。
打破常規和理智,向來循規蹈矩的他先是有些茫然慌張,而後是偷偷「做壞事」的痛快,暗自爽快。
永樂帝終於啟程了,臨走前,下旨要皇太孫在北京監國,並命令幼軍進駐紫禁城!
前者也就罷了,皇太孫八歲起就鎮守過北京,駕輕就熟,但是成立才三個多月的幼軍去守護紫禁城,群臣譁然,一片反對之聲。
幼軍都是些什麼人啊!腳都沒洗乾淨的泥腿子、偷雞摸狗的市井閒漢,從垃圾中的湊數的人,雖然在端午節龍舟賽和射柳中異軍突起,長了臉面,但是五萬中挑選二十來個優秀的人才並不難。
但是保護紫禁城,尤其是皇太孫的安全,需要整體協作,幼軍不靠譜。
更何況,紫禁城多處宮牆還在修建當中,到處都是缺口,用六百年後現代城市的規劃,此時的紫禁城還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小區」,還沒有達到全封閉式小區的居住要求,如此以來,就要對小區的保安(也就是大內侍衛)的業務能力要求嚴格。
目前守護紫禁城的二十二個衛所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軍戶子弟,血統純正,世代忠良,怎麼可能瞧得起幼軍這種雜牌軍。
哪怕是皇太孫親手調/教的也不行!
永樂帝非要把幼軍弄進紫禁城裡看門護院,激起一片勸諫之聲。
「萬萬不可!幼軍剛剛成立,經驗不足,如何保護大內,保護皇太孫!」
永樂帝舌戰群臣,「朕親自檢閱過幼軍,看他們演習,令行禁止,進退有序,他們都是合格的軍人。」
「演習不是實戰,幼軍從未踏上真正的沙場,紙上談兵而已。」
永樂帝不以為意,「朕只是要幼軍參與紫禁城防衛,他們先只負責保護皇太孫,其餘二十二個親衛照樣履行原先的守護職責,多了幼軍這個幫手,也能減輕二十二親衛的負擔。」
群臣還要再勸諫,永樂帝一揮手,」此事朕意已決,有誰比朕還關心自己的大孫子。」
永樂帝沒有忘記朱瞻基在山東德州差點丟命的往事,他絕對不容許大孫子再出事。
朱瞻基搬回了端敬宮,胡善祥當然也跟著回到了內書房值房,繼續做九品女史。
朱瞻基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端敬宮的護衛全部換成了自己人——一千個幼軍。
從五萬幼軍裡選擇一千個可以拿得出來的小卒並不太難。
第一批選出來的一千幼軍一個個歡呼雀躍,他們連地主家大院都沒進去過,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