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什麼都沒有利益來的重要,只有讓這些父母看到以後的利益,他們才會願意鬆手讓家裡的女兒也出去讀書。因而楊雲清決定,專門開一個「培訓學院」,只要讓家裡的小娘子進去讀書識字,每天只要幾個時辰就行,包午飯。後面若是透過考核,十五歲以後便可以也進入工廠去做工。
而且平時還會讓學院裡從工廠那邊接一些類似於紙袋製作還有貨品包裝這樣的活過來,讓這些小娘子賺一點零用錢。
自然,附近幾個村子裡也是這樣的的。
楊雲清就不信,有了這樣的條件放在那,那些父母還能攔著不讓女兒出去讀書。若是這樣都幫不了那些小娘子,那麼現在做再多也沒有用了,只有以後楊雲清他有能力走上朝堂,手握大權,有權力制定政策才能改變這樣的情況吧!
不過楊雲清都考慮到這地步了,他乾脆想著,再在那些學院裡加幾處接納成年人讀書識字的地方吧,他之前考慮的都是小一點的男童,小娘子考慮的也都是七八歲的。但是那些大一點的十五六歲的男子還有女子,應該也有讀書認字的權利。請五個夫子是請,請十個夫子也是請,左右不過是幾百兩銀子的事。
縣城裡,除了女夫子難找一點,男夫子那是一抓一大把,每年去考科舉的人可都是不少呢,但考上的就那麼幾個。在那些沒有考上童生秀才的讀書人裡,隨便挑幾個,都能勝任這個簡單的教書任務。
在信裡寫好後,楊雲清便寄了回去,交給海伯,讓他去找人辦去。之後楊雲清粗略一算,發現這些加起來,也遠遠不到二十萬兩,這還是建立在他拿了十萬兩送到縣衙,用於以後幾年的大工程建設上。
海伯收到信後,看了裡面的內容雖然有點驚訝,但還是趕緊安排人去照做。他想著,少爺從小就心善,現在賺了銀子了,第一時間就想到去做這些善事,希望做這些善事也能保佑他家少爺以後高中才好。
而建那藏書樓還有學院什麼的,自然需要去招工了,這些海伯都交給了下面的人,之後他親自帶著十萬兩銀票去了縣衙那邊,見秦知縣。
秦知縣見到海伯,聽他說完來意後,心裡簡直是狂喜,就差高興的拍桌案了。十萬兩,這個楊雲清就這樣捐出來了,而且還要在縣城裡修建藏書樓和書院,這是何等的胸襟。他果然沒有看錯此子,擁有此等仁義之心,若是以後步入朝堂,也必然是一方好官。
為什麼說官員來到一些有些偏遠或者是不夠富庶的縣裡難出頭,這還不是因為沒有銀子嗎?若是縣衙裡有銀子,什麼樣的民生政績做不出來呀?他接任這祁縣的時候,縣裡的財政就已經不容樂觀了,每年都等著稅收入帳才能維持下一年的運轉。這個時候,若是想要修建什麼,也只能向上面打申請,求著撥銀子了。但是這個申請,估計申請十次他給你打回來十次,想都不要想。
現在有了這十萬兩,縣城的城門可以修了,縣衙也能在維護維護了,還有水利方面,大壩也可以再重建加固了,今年各鄉的溝渠也能大改造了,而且縣裡的育嬰堂以後生活也能好點了。
等以後這藏書樓書院都修建好了,他們這個祁縣,以後文風也能興盛了。
這些對秦知縣來說,也都是一筆筆政績,任期滿了後,升官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現在他恨不得趕緊就開始去做這些事情,早日把這些事情做完。
這個時候,他甚至都覺得這個叫楊雲清的十二三歲的小少年,就是他的貴人了,若不是因為他,秦知縣他估計自己在祁縣這邊待上□□年,任期滿了也做不出什麼大政績來,以後調職回京,升官加爵也是遙遙無期了。
秦知縣還想著,這楊雲清楊秀才作出這麼大的貢獻來,他可得到時候好好去讓人在縣城裡宣揚一番才是,而且他可一定得讓人記得提醒那些建書院藏書樓的,建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