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第1/2 頁)
帶著他們一起到山上據說百年前越山先祖們為了躲避外敵入侵住的山洞裡用山洞前石頭上滴下來的水泡樹葉當茶喝,也一起跑到江邊拿著自己製作的魚竿和魚叉釣魚做魚吃自己烤的又焦又苦的魚……
秦門因為深受現代旅行中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一個景點拍完另一個景點到」的痛苦,把「旅行就是休閒度假」的觀念牢牢地灌輸到徒弟李小四的腦海之中。
所以當李小四自己做主給遊客們安排旅遊景點的時候,每一天他都會留大部分時間給遊客們休息,一天只去一個地方或者兩個地方,保證他們有六個時辰的睡眠時間和足夠的時間品嘗美食自由活動,所以當一個月不知不覺過去,都城的第一波遊客又一次被送上車並送回都城的時候,所有人對這次原本預計三個月、實際只有兩個月(來回時間被縮短了總共一個月)的旅行評價極高——
「越山那裡的風景美得不得了!看完越山的山,再看咱們都城外面迦藍寺那個小土堆……嘖嘖嘖,看都不想看!」
「真的和《齊天周報》上說的一樣!每天都吃好吃的,每天都有好玩的,我們一群人還去釣魚了!看!這是我請當地的畫師畫的我釣魚時的畫面!像不像?」
「……這是給奶奶帶的越山糕點,越山那裡的老人家都吃的,說是年年益壽!他們那裡的人比咱們都城的要長壽呢!……這是越山茶葉,是我自己跟著導遊去山上採的呢!……這是給親戚帶的山珍,那裡的山珍真便宜,還個頭大!……還有娘親,兒子給您帶了越山人家裡用的鍋鏟,我看他們越山人都用這種鍋鏟炒菜,說這種鍋鏟炒出來的菜香,以後您就可以用這個炒……啊!啊!娘親,兒子做錯了什麼您要打兒子?!啊!娘親,不要打了!啊!……」
「……」
首批試水者的良好反饋激勵了原本就蠢蠢欲動想要去越山旅遊的都城百姓,尤其是都城的學子和貴人富人們,等越山的晉江文學城分社之旅行社第二次來招人特地多派了三支隊伍時,這三支隊伍的人又在一天之內把名額給佔滿了。
想到此時正是秋季,最適合旅遊的季節,等到冬天一到,兩面結冰,旅遊的隊伍就沒辦法往來了,李小四乾脆把招來的人馬全都派了出去,把第一波當初帶過人有經驗的團隊成員拆散,用以老帶新的方法分成五個隊伍讓他們再去都城接一撥人。
而旅遊業在越山的發展狀況一切如同秦門之前預料的那樣——
都城遊客的出現極大地激勵了越山當地的經濟發展,早有準備的商人們把一切遊客們可能會忘帶的旅行用品沿途販賣,一向只能開店讓店小二打蒼蠅的客棧也終於有了穩定的客源,每天客棧老闆都興致高漲地帶著夥計們大掃除並學說都城官話,樂此不疲,就連以採摘山珍販賣為生的越山平民百姓也像是找到了另一種銷售渠道,除了把山珍低價賣給商人之外,他們也會留一部分成色好的,專門等遊客到來的時候,在遊客必經的那幾個景點(山啊江啊)的邊上蹲著,擺攤叫賣,希望都城來的大客人能用更高的價格把這些東西給買回去。
等到冬日降臨,越山的江上結了冰,原本熱鬧的旅行社不得不歇業時,越山知府嶽大郎已經就越山秋天發展旅遊業的情況給朝廷做了一個簡單的匯報,在匯報中他用中肯中帶著期待的語氣表示:
「若如此,越山未來甚可期,秦關之此舉或可為萬世功。」
越山旅行社沒有再往都城拉客,可這並不代表旅行社就不幹活了。
李小四跟隨秦門也有五年的時間了,五年裡他陪著師父秦門一起手把手把晉江文學城建立起來,一點一點把這個「孩子」拉扯大,也自然而然學了不少師父秦門的習慣,比如做事情之前都要寫計劃書,比如每年的開頭都要定當年的發展計劃,比如每五年還要定一個五年計劃,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