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肚子脹氣、不消化就吃消食片(一)(第1/2 頁)
記得小時候,大概是讀小學一二年級的樣子,有一天吃壞了肚子,將中午的飯食全都吐了出來,自己迷迷糊糊地從學校走回家,爸爸將我送到村裡的衛生所,掛上針水,開了口服藥物才算好了,後來知道口服的藥物叫做“嗎丁啉”。
十幾年前有一則廣告:“消化不良,請嗎丁啉幫忙。” 同期還有一則相似的廣告:“肚子脹、不消化,請服xx牌健胃消食片。”前者在宣傳時,還刻意宣傳增強胃動力。
長大後自己學了中醫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嘔吐”都與胃有關。而有些藥物宣傳也不靠譜,是把“患者”當“消費者”來忽悠而已。
其實,肚子脹氣、不消化、打嗝、嘔吐等症狀,與中醫所講的“氣機紊亂”“氣逆”有直接的關係,下面我們就從“氣逆”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氣逆定義
氣逆,顧名思義,是指氣的上升太速、太快或者下降不及,也就是氣機的升降出入出現了反常現象。應降不降會引起氣機上逆或者橫逆的病理變化。“逆”字是與“順”字相反,所以欲知氣逆,須知何謂“氣順”。
所謂“氣順”,即“氣”的正常執行規律。氣的正常運動,傳統中醫稱之為氣的運動,又稱之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簡單而言稱之為“氣機”。
氣機--氣的運動形式
氣在人體內的作用正如電力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一樣,沒有了“氣”的機體,將如枯木一般,失去生機,失去活力。氣(炁)在人體由先天元炁、後天脾胃化生水谷之氣,以及呼吸中的清氣所混合形成人體的宗氣、營氣、衛氣等組成,這些攜帶著天德地炁的能量之氣在形成之後即進入了一種運動形態。
《靈樞·五十營》篇:“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人們的每一次呼吸,身體內氣都在執行,電力需要經過特定的輸電線路輸送,同樣,氣也有特定的傳輸通道和傳輸方式。這種符合人體規律的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氣機”,通常以“升降出入”表示氣機的執行和變化。
何謂“升降出入”
以自然界雨水的變化為例說明,太陽照射水面,水面因溫度升高而蒸發為水氣上升,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成水滴,進而形成雲再次以雨水的形式下降到地面。這其中就蘊含著“升與降”的問題。
人體與自然界是一體的,人體之氣的升降也是如此,人體之氣也符合自然界的升降原理。
簡單而言,腎中有一對水火,稱之為腎水腎火,腎火如鍋底之火,對鍋中腎水加熱,腎水蒸騰上升,入肝臟,肝主升,再進入心臟,氣積而化液,透過肺的肅降作用再降入腎中,積液再化氣,再進入一個新的迴圈之中。所以人體氣機整體的執行規律為“左升右降,中焦為樞紐”。
何謂氣的“出入”?這主要指肺透過呼吸運動與外界進行的天德能量攝入和氣體的交換,當然也包括在開通體表門戶之後直接進行外界能量的交換。
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應各臟腑是有所不同的,並非每一個臟腑都兼有“升降出入”,各個臟腑之間氣運協調,共同完成人體的氣機運轉。其中肝肺脾胃在氣機升降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肝臟在氣的執行中主升,將腎水化氣的能量上升至心中。
肺主宣降,一方面宣發“氣”“津液”至體表,另一方面肅降,將水谷精微和呼吸清氣向下輸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這兩點共同組成了一對升降矛盾,飲食入胃之後,胃受納水谷,脾主化,化生水谷精微,並將其中的能量之氣向上輸布與肺、心,向左輸佈於肝。
《黃帝內經》說:“飲入於胃,上輸於脾,脾散其精,上歸於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精於脈......”經過運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