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百家爭鳴(三)(第1/1 頁)
戰國時期,公輸班:好了,確實是墨子技高一籌。
胡老師:“墨子反對戰爭,提倡以賢治國,反映了平民百姓的願望。他主張節儉、兼愛、非攻,是早期的辯證唯物主義者。”
戰國時期,墨子:唯物主義?這和後世的某些思想聯動起來了。
戰國時期,孟子:雖然我沒見過墨子,但是對於他的思想是有所瞭解的,這種兼愛思想不重視禮,不分親疏貴賤的兼愛實在糊塗,人有自己的思想,怎麼可能做到完全愛人呢?太極端了一點。
胡老師:“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他的思想核心是“道”,主張無為而治,認為事情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家另外一個代表莊子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崇尚逍遙自由”
春秋時期,老子:咦,我還有繼承人呢?不過這個莊子的思想和我的也並不是完全一樣。道法自然嘛,該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思想也是一樣的。
春秋時期,孔子:老子像神龍一樣深不可測,我的思想確實和他家的有很大不同,治國的話感覺我們家更合適一點。
戰國時期,莊子:是的,順應自然就好了,治國也一樣。
戰國時期,孟子:他們道家的態度就很消極,可是治國哪能這樣消極?尤其是身處亂世之中。
胡老師:“說到名家,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成語,白馬非馬。這是名家的代表公孫龍過函谷關的歷史典故,真實性”
講完白馬非馬的歷史故事,胡老師笑著說:“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名家是有槓精潛質的。當時趙國的馬匹流行疫病,為了防止疫病傳入秦國,秦國禁止趙國馬匹入關,但是公孫龍硬是用白馬不是馬的言論,把物體概念和物體本身區分開來,把人家關口的守衛繞暈了。”
戰國時期,公孫龍:同樣都是過函谷關,看看人家是怎麼對待老子的,輪到我的時候就把我攔在城門之外。白馬就不是馬啊,這樣說沒問題,馬是物形,白是顏色,對物的規定和對形的規定自然是不同的。
門口守衛:我都說了他人可以入關的,沒想到當時他扯了一通白馬不是馬的言論,我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突然覺得他說得對。完了,現在大家是不是都知道我不遵守政令,放趙國的馬入關了?
其他和名家進行過辯論的人:名家就擅長這樣,最:()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