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古今異義”的詩詞(第1/2 頁)
有同學說:“歌頌老師這個群體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聽到這個回答,有人反駁:“不是吧,我記得這是一首愛情詩,這裡的蠟炬成灰說的是生命耗盡了,但是對愛情至死不渝來著。”
宋老師聽到一部分同學的回答,笑著打趣:“看來你們有的人考完試後很放鬆啊,這才沒過去多久就把初中的知識都忘記了。”
回答無私奉獻精神的那位同學撓了撓腦袋:“哈哈,對於奉獻精神的說法有點根深蒂固了,小學老師這樣說就一直這樣記了。”
李商隱聽到有人說自己那句詩是讚揚老師無私奉獻的時候,一時有點無言,他哪裡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
宋老師:“沒錯,《無題》確實是一首愛情詩,寫離別之痛,相思之苦的。但是後世誤用,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意思。當然也有人說不是寫愛情的,這是他政治苦悶之時的一首陳情詩。咱們考試的時候當然還是按照課本上寫的來做題的。”
唐朝,李商隱:這,我都要被繞暈了,寫的詩太多了,有點記不得當時的心境了。
北宋,蘇軾:不是,既然都不確定的事情,幹嘛還這樣教學生啊?容易誤導人吧?
宋老師:“像這句詩一樣被誤用或者換了意思的還有很多,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以後千萬不要用錯了,會鬧笑話的。”
古代的詩人們:應該沒有我的吧?
宋老師:“元稹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原意是夫妻死別是人避免不了的一件事,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可是現在很多人聽到‘貧賤夫妻百事衰’這句話會理解為生活貧賤的夫妻,做什麼事情都不行,每件事都不能稱心如意。”
唐朝,元稹:不是,後世的人怎麼會這樣理解這句話啊?有點離譜了。
宋老師:“‘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詩被曲解得更離譜,它出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裡‘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詩人只是覺得春天過得太快了,柳絮被風吹落,但到處都還能見到茂盛的芳草。很多人卻把它變成‘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表示和人表白被拒絕後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還有很對優秀的物件。”
北宋,蘇軾:你們這些後人真會玩,是會篡改別人原意的。
宋老師:“葉紹翁《遊園不值》裡面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一句,人家原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結果有人曲解為夫妻之間出軌,偷情的。以前的課本上寫得很清楚了,還有人亂用,意思都搞變味了。”
南宋,葉紹翁:我好好一首描繪春天景色的詩,是這樣用的嗎?怎麼還和男女之情混在一起了?
宋老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並不是說不能剪頭髮啊!人家想說的是身體是父母給的,要好好珍惜,儘量避免毀傷,這才是行孝盡孝的開始。”
春秋,孔子:哪有人生下來一直不剪頭髮的啊?想想就不可能啊!你們別太離譜了。
宋老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後面還有一句‘奚其為人’,表達的是人如果不修行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並不是說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
戰國時期,孟子:。。。你們是會為了自己自私自利的行為辯解的。
宋老師:“父母在,不遠遊,這不是說父母在世,兒子不要出遠門,後面那句遊必有方看來是被人吃了。”
春秋,孔子:。。。好麼,後人怪會斷章取義的。
宋老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也不是說天地沒有仁義,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說的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沒有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