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漢時期的中國結(第1/5 頁)
秦漢時期的中國結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綬帶結
秦代採用組綬連結於服飾,形成了“衣有檜,帶有結”的服飾模式,漢代承秦制 。
平結
漢代時期就有平結,在玉佩上較為常見,是以繩子繞過配飾物品成結 。
雙聯結
漢代已出現實用小巧的雙聯結,常被用於服飾等方面 。
吉祥結
從新疆尉犁營盤墓地15號墓出土的紅黃絹地香囊兩邊有反向編織的吉祥結,可見漢代已有吉祥結用於配飾 。
秦漢時期中國結的特點如下:
- 結法基礎且多樣:出現了平結、雙聯結、吉祥結等基礎結法,為後續中國結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
- 應用範圍廣泛:在服飾方面,用於連線玉佩、衣帶打結形成紐扣等;在器物上,如銅鏡、石刻上也會裝飾繩結紋;在生活配飾中,如香囊上也有應用。
- 兼具實用與裝飾性:在服飾上可固定和連線衣物部件,具有實用性;同時透過不同的編結方式和與其他物件搭配,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 具有神秘色彩:受當時讖緯之學的影響,瓦當石刻上的龍蛇盤成繩結狀,使繩結紋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
作品及體現
- 玉佩配飾上的繩結:從新疆尉犁營盤墓地15號墓出土的紅黃絹地香囊兩邊有反向編織的吉祥結,體現當時繩結在配飾上的應用 。
- 服飾上的繩結:作為“束服之結”,用於固定和裝飾衣物,兼具實用與美觀 。
- 銅鏡、石刻上的繩結紋:如瓦當石刻上有龍蛇盤成繩結狀,受當時讖緯之學影響,具有濃厚神秘色彩 。
作者
難以確定具體姓名的作者,這些作品多為民間藝人或工匠所創作 。
編制方法
- 平結:以繩子繞過配飾物品成結,是玉佩上常見的基礎繩紋編織方法 。
- 雙聯結:實用小巧,具體編織時透過特定的走線和纏繞方式形成穩定的雙聯結體 。
- 吉祥結:透過繩子的彎曲、穿插和拉緊形成,有多種變化形式,可單獨使用或組合 。
具體解析
- 平結:兩根繩交叉,右繩壓在左繩上方,右繩繞左繩一圈後從兩繩交叉形成的圈中穿出拉緊,反覆操作,紋路平整 。
- 雙聯結:將一根繩對摺形成環,另一根繩從環中穿過並繞環半圈,再從環與繩形成的小圈中穿出拉緊,形成兩個相連且穩固的結 。
- 吉祥結:先將繩子打個活結,再將右繩壓在左繩上方,右繩從圈中穿出,形成一個類似“十”字的形狀,然後右繩繞左繩一圈從圈中穿出拉緊,重複編織形成多個結相連的樣式 。
秦漢時期中國結有多種象徵意義。
在服飾領域,中國結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綬帶結,不同的顏色、材質和打結方式代表著不同的官階和身份,是權力和等級秩序的體現。
從文化角度看,中國結蘊含吉祥寓意。像吉祥結,其本身的名字就帶有祝福的意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雙聯結有連綿不斷、好事成雙的含義,反映當時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福澤不斷的願望。
在宗教和哲學層面,中國結體現了秦漢時期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一些繩結紋裝飾在具有宗教儀式感的器物或者建築裝飾上,代表了當時人們對天地、陰陽等觀念的理解,象徵天地迴圈、乾坤交泰等諸多含義。
秦漢時期的中國結在多個方面體現當時的文化價值觀。
在等級觀念方面,官員的綬帶結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不同等級的官員,其綬帶的顏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