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國結的歷代傳承與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第1/3 頁)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結相關情況如下:
形式
- 雙琛結:是當時出現的一種結飾形式 。
- 環綬結:被應用於服飾等方面 。
- 萬字結雛形:開始出現 。
- 酢漿草結:被稱之為中國式蝴蝶結,有三個圓圈相扣,形狀如同酢漿草的十字花瓣,常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服搭配 。
特點
- 與佛教文化融合:佛教在這一時期開始廣泛流傳,佛像的服飾上有中國結作為裝飾,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
- 應用範圍擴大:除了服飾外,在生活用品如傘、馬車等方面也有中國結作為裝飾 。
優點
- 裝飾性強:能為服飾、器物等增添美感,提升視覺效果 。
- 寓意豐富: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如萬字結雛形等蘊含著吉祥的寓意 。
以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與中國結相關的內容:
作品及作者
- 《洛神賦圖卷》中的服飾中國結:作者為顧愷之,其繪畫作品《洛神賦圖卷》中女性的服飾上有中國結裝飾 。
製作方法
- 基本技法:透過單繩、雙繩和多繩編制,運用繩頭並行編織和分離編織的方法,產生多樣變化 。
- 組合技法:透過繩頭以及耳翼的延展和勾連將單箇中國結組合搭配 。
- 工藝技巧:採用綰、結、穿、纏、繞、編、抽七種民間工藝技巧。綰是將繩子彎曲成兩邊不相交、相互平行的狀態;結是形成疙瘩;穿是線透過連通的圈;纏是一根線頭迴圈纏繞在另一個線頭上;繞是走線彎曲迂迴;編是將細長條狀物交叉地組織起來;抽通常用於換色或撤出副線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結有多種吉祥寓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 酢漿草結:因形狀類似酢漿草而得名,也被稱為中國式蝴蝶結、幸運結,寓意好運連連.
- 萬字結:其結心似梵文“卍”字,“卍”字元在佛教中是吉祥的象徵,代表著無盡的善良和幸福,寓意萬事如意、福壽萬代等.
- 長命縷:由漢代朱索演變而來,在魏晉南北朝時,人們於五月初五端午節用五色絲編成繩索繫於婦女和兒童手臂,祈求驅邪辟災、祛病延年、健康長壽.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結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應用範圍擴大:從服飾領域擴充套件到了生活用品領域,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中女性服飾上有中國結裝飾,傘、馬車等生活用品也開始用中國結作點綴.
- 文化融合加深: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和民族大融合,中國結被應用於佛像服飾裝飾,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體現了文化融合的特點.
- 造型與寓意豐富:出現了雙琛結、環綬結、萬字結的雛形等新的結型,且每種結型都有其獨特寓意,如萬字結寓意吉祥萬福等.
- 藝術審美提升: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蓬勃發展,中國結作為裝飾元素在這些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使其在色彩、材質、搭配等方面的審美要求不斷提高,與整體藝術風格相融合,更具藝術價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結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有諸多體現:
服飾文化
- 腰帶系法多樣,如盤腰、結腰、繫腰等,所用腰帶多為絲綢材質且花紋豐富,中國結作為重要裝飾和固定方式,展現出獨特的審美與精緻工藝.
- 漢服的領口、袖口、腰間等部位常以中國結點綴,增添服飾的美感與和諧統一,如酢漿草結等,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頭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