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洪武十年正月(第1/2 頁)
第一章:奉天殿上的決策
洪武十年正月,凜冽的寒風依舊在南京城肆虐,而奉天殿內卻氣氛凝重。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群臣。
朱元璋(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今日召你們前來,是有要事相商。秦、晉、燕三府皆為皇室至親,其安危關乎國本。朕決定增加羽林衛軍數量,以護三府周全,眾愛卿意下如何?”
魏國公徐達率先出列,身姿挺拔,神色莊重,拱手說道:“陛下聖明!秦、晉、燕三王肩負藩屏皇室之重任,增羽林衛軍,可保三府無虞,實乃鞏固國本之良策。臣以為,羽林衛軍作為拱衛皇室的精銳力量,擴充其規模,不僅能提升三府的防禦能力,更能彰顯我朝對皇室宗親的重視,威懾四方。”
旁白:徐達,這位明朝開國元勳,一生征戰無數,在軍中威望極高。他深知軍事力量對於皇室安全的重要性,故而對朱元璋的提議表示堅決支援。他的話語,既體現了對朱元璋決策的忠誠擁護,也展現出他對國家局勢的深刻洞察。在他看來,加強羽林衛軍,是維護皇室尊嚴和國家穩定的必要舉措。
然而,誠意伯劉基卻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緩緩出班奏道:“陛下,增兵固是保障三府安全的重要手段,但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如今國家初定,百廢待興,增兵意味著糧草、軍械等物資需求大增,這對百姓賦稅恐會造成不小的壓力。再者,擴充軍隊需妥善安置新兵,若處理不當,易引發軍中混亂。”
旁白:劉基,素有“諸葛再世”之稱,以智謀和遠見卓識聞名。他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在他眼中,國家的穩定不僅僅依賴強大的軍事力量,更要兼顧民生。過度的軍事開支可能會加重百姓負擔,引發社會不滿,而新兵的安置問題也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和穩定性。他的這番話,體現了他作為謀臣的謹慎和全面考慮。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轉向劉基,神色平和卻又帶著幾分審視:“劉愛卿所言有理。朕亦深知增兵之舉需謹慎為之。但皇室安危,不容有失。朕意,可在不加重百姓負擔的前提下,對現有衛所兵力進行合理調配,同時加強屯田之策,以軍養軍,如此一來,既能充實羽林衛軍,又能減輕百姓負擔,眾愛卿以為如何?”
旁白:朱元璋的回應,既展現了他對劉基意見的重視,也凸顯了他作為君主的權衡與智慧。他既要保障皇室安全,又要顧及百姓生計,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提出的調配兵力和加強屯田之策,顯示出他對軍事和民生問題的深刻理解和掌控能力。
此時,吏部尚書詹同站出來,神色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此計甚妙。不過,羽林衛軍擴充,人員選拔至關重要。臣建議,選拔標準需嚴格,不僅要考量武藝高強,更要注重忠誠可靠。如此,方能確保羽林衛軍成為保衛皇室的堅實力量。”
朱元璋(目光堅定,微微頷首):“詹愛卿所言極是。此事交由兵部與吏部協同辦理,務必選拔出精銳之士,充實羽林衛軍。朕要讓羽林衛軍成為天下強軍的典範,守護皇室,震懾宵小。”
旁白:詹同的提醒,讓眾人意識到人員選拔的關鍵作用。羽林衛軍作為皇室的貼身護衛,成員的忠誠度和能力直接關係到皇室安危。朱元璋將此事交予兵部與吏部,期望透過兩個部門的協作,確保選拔出最優秀計程車兵,打造一支忠誠、精銳的羽林衛軍。
第二章:官員任免的朝堂論爭
處理完羽林衛軍之事,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掃向群臣,神色稍緩,語氣平和卻又帶著幾分期待:“朕觀朝堂上下,諸多愛卿為國家殫精竭慮,朕心甚慰。今有一事,朕欲任命湯和為中書左丞,眾愛卿以為如何?”
李善長站出來,面帶微笑,神色從容,拱手說道:“陛下慧眼識人。湯和將軍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