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雪(第1/1 頁)
仁宗果然有些目眩神迷了,凝著的眉頭漸漸開朗起來:“朕意已決,且等傳詔吧。”
究竟傳什麼詔雖沒明說,從語氣、表情也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歐陽修歡天喜地地走了。
隔天就下了詔書,升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他的樞密副使的缺,則由資政殿學士兼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富弼升任。怪的是,他們兩個都堅辭不受。
范仲淹說:“執政官怎麼能因為諫官而升任,這職我不能任。”硬是納還了誥命。
參知政事只比丞相低一級,不啻就是副丞相,由幾個諫官舉薦,似乎的確不大合適。但這幾個人除了因為公事與他有些瓜葛,並沒有格外的私交。歐陽修舉薦最力,他與范仲淹也同樣沒有個人利害。范仲淹貶到饒州,歐陽修不是因為為他說話,也倒了黴嗎?後來范仲淹安撫陝西,寫信要聘他為書記官執掌文字,既是仰慕他寫得一手好文章,無疑也有報他援手之恩的意思。歐陽修卻不領情,說:“我替範大人說話,全是公事公辦。與範大人一道受貶可以,再要與他一道高升,公也變成私了,萬萬不可!”明裡則給范仲淹回了封信,說主持文書事宜,需要四六文字當行,而自己恰恰疏於此道,長於四六文字的人比比皆是,還是另請高明吧。信裡還順便建議他超拔孤寒,使屈沉下僚的才智之士能為國家一展身手,不亢不卑。范仲淹也沒往深裡想,還認為他恃才自許,不願屈就,也就罷了。
既無私交,范仲淹堅辭不受,就純粹是因為名分了。
至於富弼一再辭命,主要還是那一塊無法解脫的心病,怕人說他是因為出使契丹受到升賞,那可是有人要他納命的!與其因為升賞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不如韜光養晦,穩當一點好。
可這一次朝廷卻鐵了心,想辭還真辭不掉。
元昊派來和談的使臣辭別回西夏,仁宗要在紫宸殿接見,大臣們先得排班等候。范仲淹與富弼仍舊只排老班,不入新位。
仁宗指著他們兩個說道:“擢用你們二位,都是朕的意思,既與諫官舉薦無關,也不因為出使契丹,你們不要再推三阻四了。今兒你們不進樞密、參知政事的班次,朕也就陪你們站這兒了。”
他不只是說說,真在金龍寶座前站著不動了。到這個份兒上,范仲淹、富弼只能磕頭謝恩,接受任命了。晏殊因為避親,請辭去同平章事、樞密使,皇上也沒同意。
幾個諫官,很快也得到了回報,王素賜了三品官服,餘靖、歐陽修、蔡襄則都賜了五品。皇上還特意當面誇獎他們:“你們都是朕親自挑選的諫官。一向遇事敢直言不諱,所以特別嘉獎。你們要再接再厲,不辜負朕的希望才好呵!”
四個諫官,當然只有感激涕零了。
有一個人,就是石介,原本也可以得到一份賞賜,可惜福薄,到底沒能得到。
四個諫官,一門心思舉薦石介也吃這一碗飯,連宰相都透過了,無奈范仲淹死活不同意。他的理由也很實在:“石介這個人剛正無私,天下聞名,這是不錯的。但他性格怪僻,喜歡標新立異,做什麼都合適,就是不適合做諫官。他要做了諫官,一定會讓皇上做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皇上要是不做,他就會叩頭流血,扯衣服折門檻,無所不為。皇上雖富有春秋,從來沒有什麼失德的事情,朝廷政治,也有各位大人舉措,不會有大紕漏。要是叫石介做了諫官,難免無事。那時大家尷尬,怎麼辦才好?”
一席話說得大家面面相覷,是呵,誰愛沒事找事,找個甩不掉、丟不開的麻煩來糾纏!石介的諫官就這樣吹了。當不了諫官,諫官的賞賜自然也就得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