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灌溉排水(第1/2 頁)
「為了治理長江流域,需要在它的三段流域採取不同的措施。
上游以植樹造林,建防護林為主。
中游以興修水利、河道整治、修建水庫、加固堤壩為主。
下游以退耕還湖、防治水汙染為主。
最後一個是水庫,它是在山溝或者河流的狹口修建攔河壩後形成的人工湖泊,它能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
水庫對於洪水能起到兩種不同形式的作用,一種是滯洪,另一種是蓄洪。
滯洪就是當水庫的溢洪道上面沒有閘門控制時,讓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
蓄洪指在沒有閘門時,提前在汛期前把水庫內的水位降低,這樣就能把一部分洪水蓄在水庫內。
如果有閘門,水庫就能起到更大的蓄洪作用,因為有閘門控制,水庫內的水位可以高於溢洪道,並在洩洪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透過控制閘門的開關來控制洪水下洩的速度跟量,具備滯洪跟蓄洪雙重的作用。
注:溢洪道,修建在水庫的一側,包括進水渠、控制段、洩槽、出水渠四部分。
但水庫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它會增加地震發生的機率,同時處於山區的水庫,由於山體下部長時間處於浸泡狀態,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發生的機率也會增加。
再來,水庫的水在較長的時間內處於靜態,這還會導致下游血吸蟲病等流行病的發病機率增加。
有關防洪工程的內容,我們就簡單介紹這些,剩下的農田水利工程,它不僅僅是防洪抗災,還涉及到灌溉、排水、水源分配跟使用方面的內容。
這部分很多知識不需要多說,自古以來,我國就一直在這個方面有很大的發展。
需要講一下的是灌溉跟排水方面的內容。」
眾人聽完想著,他們每年的糧食收成本就不多,又怎麼能退耕還湖。
對他們而言,那是恨不得能在所有能種地的地方全都種上作物。
而且這些政策都是根據現代的那個情況提出的,或許並不適合他們現在這個時代。
歷經兩千多年的大地,會出現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問題好像也是正常的……
只是眾人還是有點不習慣,心中的感覺很是微妙,大地怎麼會出問題呢?
說到水庫存在的好處時,很多人都心動了。
但一說到水庫的弊端,他們又遲疑了。
原本興建水庫就是因為它能更好的防洪抗旱,如果它是跟拆東牆補西牆的道理一樣,那麼他們還有必要修築大壩嗎?
而且那地動的危害也沒有小到哪裡去……
如此一來,他們還是先看看朝廷接下來會做出什麼樣的決策吧。
……
「灌溉,簡單來說,就是給作物澆水,為土壤提供水分。
根據灌溉的水源,可以分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聯合灌溉。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汙水灌溉、鹹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漫灌等。
根據不同的灌水技術,可以分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噴灌、微灌(滴灌、微噴灌等)、區域性灌溉、節水灌溉等。
為了實現用更少的水灌溉到更多的地,需要大家對作物所需的水量、澆水時間、土壤的水分狀況等等有清晰的認知。
排水,則是指排除土地上多出來的水分,防止水分過多導致作物受害,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關係。
根據被排除的水的性質,可以分為除澇、治漬、控制地下水位。
除此之外,還有針對特地地區的處理方式,比如冷浸田排水、沼澤地排水等。
好了,今天的影片說到這兒就結束了,希望能幫助大家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