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內蒙古響沙灣遊玩(第1/4 頁)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內蒙古大昭寺到響沙灣用了25小時。
響沙灣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響沙灣景區是沙漠類自然風景區,其蒙語名稱“布熱芒哈”意為“帶喇叭的沙丘”,因“這裡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蒙語又名“銀肯”響沙,其漢語意思為“永久”。響沙灣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非常近的沙漠旅遊勝地。
景區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一粒沙度假村、悅沙休閒島、仙沙休閒島
響沙灣沙漠面積約有161萬平方千米,景區總經營面積60平方千米。響沙灣沙高達到110米,寬400米,地形呈月牙形分佈,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迴音壁。響沙灣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有沙丘、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索道、騎馬、騎駱駝、篝火晚會、沙漠滑翔傘、沙漠衝浪車、卡丁車等旅遊活動專案;以及《鄂爾多斯婚禮》、沙漠文化服裝表演、沙漠攝影等文化活動旅遊專案。
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闢為旅遊景點,2011年響沙灣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首家沙漠度假地,居中國響沙之首,被稱為“中國響沙之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響沙灣位於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緯度3949度,經度10760度,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北距包頭市區44千米,南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55千米。
氣候
響沙灣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度,年降水量31175毫米,乾燥度15-4,年平均風速3-4/s,大風日數25~35d,年日照時數3000-3200h。響沙灣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每年的5月和10月左右風沙較小,空氣溼潤,是最適合沙漠遊的時期。響沙灣歷年平均大風天氣27天,最多77天,歷年平均沙塵暴日數27天,最多57天,揚沙日數歷年平均41天。
地形地貌
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面臨罕臺大川。響沙灣沙丘高度達 110 米,寬度大 200 米,坡度 45 度,沙丘整體呈彎月狀且連綿分佈。其地形的天然坡度形成了極限運動的良好條件,響沙灣景區利用沙丘坡度設定了高空飛索、冬季滑雪等經典刺激專案。沙丘的流動性使得景區建設難度較大,響沙灣蓮花酒店的建築風格在美觀、環保等因素以外考慮了防風固沙效用。
形成原因
響沙灣響沙的成因有篩勻汰淨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等理論解釋。在沙粒下滑時的相互碰撞摩擦所產生的相似頻率聲波疊加狀態,與沙丘的含水量、沙粒粒徑、礦物組成等因素有關,而新月形的沙丘是在長期西北季風作用下形成的。
歷史沿革
響沙灣景區位於達拉特旗,該地歷史文化悠久,古為“騎射之地、遊牧之所”,有蒙元文化、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西口文化的交融發展,也儲存了《鄂爾多斯婚禮》等蒙古傳統禮儀、風俗和文化。
經過冰期、嚴寒,鄂爾多斯中部地面隆起的地臺經過長年的剝蝕、風化和古代河流的衝擊,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北部形成了總面積達平方千米的庫布奇沙漠。響沙灣位於庫布奇沙漠的最東邊,因“這裡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響沙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