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內蒙古大昭寺(第1/2 頁)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漠河市到大昭寺用了,85小時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休整一晚。繼續開了11小時到達內蒙古大昭寺。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一個既神奇又狂野的天堂:白雲之下、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優良的天然牧場,被譽為世界最好的草原,全國旅遊20景之一。
呼倫貝爾大草原在大興安嶺以西,東西長350千米,南北長300千米,總面積1126公頃。有300多條河流,,500多個湖泊,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00多米,草原植物有1000多種,出產肉、奶、皮等畜產品,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遊牧民族的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蒙古等少數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沒有汙染的大草原,悠揚的馬頭琴,一堆堆篝火,還有白雲……在呼喚著遠方的人們。
蘇霏霏和李嘉興在呼倫貝爾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他們繼續踏上了旅程。他們穿越了草原、森林、河流等各種地形,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在旅途中,他們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和人,也經歷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都憑藉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克服了。經過幾天的行程,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大興安嶺。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樹木高大茂密,空氣清新宜人。他們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在離開大興安嶺時,蘇霏霏和李嘉興對這次旅行充滿了感慨和回憶。他們意識到,生活中有太多美好值得去發現和探索,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能收穫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內蒙古旅遊之大召寺
說起大召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西藏拉薩的大昭寺,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大召寺。
遊覽完敕勒川大草原,我們駕車20多公里到達大召無量寺,這個皇家喇嘛寺廟我們一家三口曾經在2014年8月來過,今天還是我們一家三口故地重遊,看看這裡的新面貌,新氣象,再喚醒一下沉睡的記憶。
大昭寺山門前廣場上的阿勒坦汗雕像
大召,蒙語稱“伊克召”,意為“大廟”。漢名“無量寺”。大召無量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喇嘛教寺廟,因大召中供奉有一座釋迦牟尼銀佛像,也稱"銀佛寺"。
明萬曆四年(1576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與西藏佛教(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晤後,返回歸化城(即呼和浩特舊城),即在城南建寺。大召的平面佈局採用漢廟形式,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東西配殿、廂房等建築。附屬建築有乃瓊廟、漢白玉的吉祥八塔、玉佛殿、菩薩殿。寺院外面還建有環繞召廟的甬道及東西倉門。大雄寶殿為寺內的主體建築,採用了藏漢結合的建築形式,整個殿堂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途經呼和浩特到大召禮佛,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大召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院。數百年來,大召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獨特的召廟文化,大召寺的珍藏品極為豐富,銀佛、龍雕、壁畫成為大召寺的三絕。
大召歷經四百餘年的風雨滄桑,所存殿堂也亦不全,但它見證了呼和浩特的歷史變遷,是歷史真實的寫照。無論是對於歷史文化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