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2 頁)
十月一日,神宗接到永樂城失陷的訊息,悲憤涕泣,不思飲食,早朝時面對輔臣失聲痛哭,群臣不敢仰視。永樂之役大大刺傷了神宗,史稱&ldo;及永樂陷沒,知用兵之難,於是亦息意征伐&rdo;。他的強兵開邊夢徹底破碎了。不僅精神萎頓不振,病情也日漸加劇,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不到三年,便在深深失望中辭別了人世。
神宗是一個頗欲有所作為的皇帝,熙寧新政、元豐改制、與西夏的較量,得失相參,卻無不凸顯其雄心勃勃的個性。無奈到他即位時,宋朝內政外患諸問題早已積重難返,決非短期內急功近利所能解決的,這就決定他成不了一代雄主。他在新法與開邊兩方面都顯得操之過急,在對西夏的戰爭上尤其如此,宋朝在靈州之戰與永樂之役中死傷民兵多達六十萬,失誤不可謂不大。
細說宋朝37:元祐更化與洛蜀朔黨爭
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率宰執入見,請求立儲,由皇太后同聽政。神宗已說不出話,只是點頭首肯。王珪他們所說的皇太后即指神宗的母親英宗高皇后。高太后出身將門,曾祖是宋初大將高瓊,外曾祖就是曹彬。他對熙豐新法一直持否定態度,但嚴格恪守宋朝的家法,並不出面幹預。
三月一日,高氏垂簾聽政,宣佈立神宗第六子趙煦為皇太子。高太后知道大位更迭在即,一方面命侍衛禁止神宗的兄弟雍王趙顥和曹王趙頵隨意出入皇帝的寢殿,一方面暗地讓人按十歲孩子的模樣縫製一件黃袍。儘管趙顥和趙頵也是高太后所生,但她在皇位傳遞上顯然主張父死子繼,而不像太祖之母杜太后那樣希望自己的兒子一個個都當皇帝。
在神宗彌留之際,另一個宰相蔡確與職方員外郎邢恕密謀,準備擁立趙顥或趙頵,由邢恕去找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繪兄弟,高公繪一口拒絕:&ldo;你這不是陷害我們高家嗎!&rdo;蔡確、邢恕見謀立不成,反咬高太后要立趙顥。
五日,神宗去世,趙煦即位,年僅十歲,此即宋哲宗。高太后在哲宗即位典禮上向群臣特別表明自己的態度:&ldo;子繼父業,其分當然!&rdo;在其後九年裡,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順利地完成了皇位的交接。
神宗去世,司馬光從洛陽進京奔喪。衛士見到他,都致敬行禮。老百姓在道路兩旁歡迎他,高喊著:&ldo;無歸洛陽,留相天子,活我百姓!&rdo;高太后派使者問他當務之急,他上了好幾篇奏札,歸納起來,一是廣納諫言,一是廢除新法。尤其對新法,他持全盤否定態度,認為變法派完全在&ldo;舍是取非,興害除利&rdo;。
不久,司馬光以門下侍郎入朝,呂公著也以尚書左丞被召。這時,宰相是蔡確與韓縝,章惇知樞密院事,他們都是變法派。司馬光執政以後的第一道札子就是《請更張新法》,他把新法比成毒藥,認為必須全部廢止。
變法派放出抵制的輿論,援引孔子的話頭&ldo;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rdo;司馬光針鋒相對的還擊,他一方面把神宗與王安石、呂惠卿分開,說新法都是王、呂所為;另一方面他強調高太后是&ldo;以母改子,非子改父&rdo;。
把新法與神宗撇清,顯然是自欺欺人,但這種政治手段往往在清除舊權威的當口被襲用。所謂&ldo;以母改子&rdo;,深契高太后心意,但只是在字面上繞開了&ldo;以子改父&rdo;,從皇權繼承角度卻是講不通的,因為繼承皇位的是神宗之子,而不是高太后。這也為日後哲宗紹述提供了逆反的口實。
司馬光認為朝中儘是變法派的天下,便推薦劉摯、趙彥若、傅堯俞、範純仁、範祖禹、唐淑問,以為他們的品行學問可以擔任臺諫或經筵官;還推薦了呂大防、王存、孫覺、胡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