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第1/2 頁)
惠特尼喜歡引用生理學家克勞德&iddot;伯納德的活,&ldo;一切生命的終點都是死亡。&rdo;對於惠特尼來說,這意味著&ldo;生命的有趣程序仍將繼續下去,永遠千變萬化&rdo;。&ldo;新發明的偉大目標就是產品的逐漸陳舊淘汰,換言之,我們可以每天都有所進步。&rdo;他回憶那時人們曾武斷地預言,電車有一天將開進所有城鎮的大街小巷,電燈將是最好的路燈。他不知人們是否能預料下一種形式的交通工具,或是否會有某種辦法把&ldo;黃磷&rdo;摻進鋪路的水泥中,使它吸收和儲存無須交費的日光,並在晚上把這些光反射出來,從而淘汰過去一切形式的路燈。
工業研究實驗室在所有新發現領域(電和電子、攝影、石油、橡膠和玻璃、化學合成物)的邊緣興旺發展。一九一一年,杜邦實驗室問世;一九一二年,喬治&iddot;伊斯曼成立了柯達研究實驗室。此後,美國橡膠公司的實驗室(一九一三年)、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的實驗室(一九一九年)和貝爾電話公司的實驗室(一九二五年)相繼成立。到本世紀中葉,美國已有二百所大型工業研究實驗室和兩千個其它型別的實驗室。柯達實驗室除了在攝影方面的發明創造外,還有其它一些與攝影明顯無關的附帶發現,如發現從魚肝油中可以提取濃縮維生素a。美國橡膠公司實驗室除了在橡膠技術方面取得進展外,還發明瞭膠乳線、膠乳紡織品、膠乳絕緣線、新型紙張和新的粘合劑。這些實驗室的創辦者和資助者也同美國千百所高等學府的情形一樣,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的。除了工業公司設立的實驗室外,還有許多政府辦的實驗室。這方面的先驅是農業部成立的和商業部標準局成立的政府實驗室。一九三○年,聯邦政府的科學研究經費雖己超過各大學用於科研的全部開支,但當時這種聯邦經費的數額只有二千三百萬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聯邦研究經費飛速上升到七億五千萬美元。戰後,由於在原子能、飛機、太空探索和無數其它方面繼續進行研究,聯邦政府的研究經費繼續上升。同時,大公司企業也成立並資助了許多技術研究機構。一九一三年在匹茨堡大學成立的梅隆研究所提出了一個辦法,資助研究人員工作的企業,可以將該研究人員的發現作為公司的財產。已特爾紀念研究所是一九二九年在一位鋼鐵巨頭的資助下成立的,&ldo;其宗旨為從事教育、創造和研究性的工作,並為工業作出發現和發明。&rdo;正如前文已經提及的,該研究所在施樂(xerox)靜電影印機發明之初為它提供了資金,並以資助冒險性研究而聞名於世。各行業公會也開辦自己的實驗室。首先是全國罐頭食品業公會(一九一三年)。接著,全國油漆清漆和天然漆同業公會、紙張化學研究所、紡織研究所和美國石油研究所等也都紛紛辦起了實驗室,並且卓有成效。有些實驗室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公共關係,但是到本世紀中葉,幾乎所有的大工會和行業公會都在支援真正的工業研究了。
除了威利斯&iddot;惠特尼外,另一位提倡這種新型研究的重要人物是私人諮詢實驗室的創始人阿瑟&iddot;利特爾。此人出身麻薩諸塞州一個世家,曾在麻薩諸塞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偶然又對文學產生興趣。一八八六年,他和另一位青年化學家宣佈,&ldo;我們已在波士頓市米爾克街一百零三號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格里芬先生和利特爾先生在發展具有商業規模的新化學工序方面有多年實踐經驗。他們準備在自己的實驗室裡或在現場對工序的改進和產品的完善進行研究。&rdo;一八九三年,利特爾的合夥人死於實驗室的一次事故。此後利特爾就獨白經辦這一實驗室了。
一八八九年,利特爾在巴黎博覽會上看到了由硝化纖維素製成的&ldo;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