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2 頁)
這裡駐守一個中隊,西院是中隊部。張壽籛和戴鴻賓帶人衝進去時,幾個頭目正躺在炕上抽大煙。一個滿頭黃毛的小子挺機靈,撈起煙燈打向門口,就勢翻身躍起去牆上抓搶。張壽籛&ldo;吧&rdo;的一槍,打在黃毛手前寸把遠的牆上。這小子還不老實,王鈞搶上炕去,一把薅住那頭黃毛,差點兒把腦袋按進肥大的緬襠褲的褲襠裡。
關鍵是抓住了於四炮的把兄弟,人稱&ldo;五炮&rdo;的中隊長宋喜斌,由他帶路,迷惑敵人,沒費什麼事就把老錢櫃的敵人繳械了。
老錢櫃裡面的松樹溝,有兩幢挺漂亮的木頭房子,指導官森山住一幢,另外六個鬼子住一幢。李鳳林帶著10來個人,把房子圍住,就進了森山那幢。這小子也躺在炕上噴雲吐霧。李鳳林沒理他,上炕去摘掛在牆上的王八盒子。森山&ldo;嗷&rdo;的一聲,攔腰抱住李鳳林,想把他摔倒。李鳳林人稱&ldo;大老李&rdo;,又高又壯,只一下就把這小子甩到地上燒得通紅的爐子上。瞅著殺豬般號叫的森山,李鳳林隨手給了一槍。
張壽籛指揮的這場戰鬥,消滅7個鬼子,俘虜100多偽軍,繳獲1挺機槍、100多支長短槍、上萬發子彈和1部電臺,還有幾萬斤米麵和兩大缸大煙土,為在湯旺河谷建立密營掃清了障礙。
前面說過,張壽籛就是國人熟知的李兆麟。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抗聯教導旅官兵回國前都改了姓名,原名李烈生的張壽籛,再次化名&ldo;李兆麟&rdo;。而他在東北抗戰中長期使用的化名&ldo;張壽籛&rdo;,則鮮為人知。
1909年,張壽籛生於奉天省遼陽縣西小榮官屯,高小畢業回家務農。1930年因宣傳反日被捕,同年在北平入團,第二年轉黨,被派回東北,在義勇軍中工作。1932年10月到本溪湖從事工人運動,1933年任奉天特委軍委幹事兼兵委負責人,9月任滿洲省委軍委負責人。1934年4月後,先後任珠河遊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代理政委、宣傳科長、3軍1團團長、2團政治部主任、1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1月為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政治部主任,同時擔任6軍政治部主任,9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
在寫於1942年9月10日《張壽籛獨立活動經過》(履歷自傳)中,自稱&ldo;受過黨六次警告,二次嚴重警告,都是政治上的錯誤&rdo;,並說:
十月因敵人大舉討伐,我提出&ldo;衝破敵人的包圍,開闢新遊擊區&rdo;的口號,與省委巡視員和縣委的意見對立,省委認為這是逃跑主義。省委當時主張&ldo;保護遊擊區,不讓敵人進遊擊區&rdo;的口號,以及未能經常給省委寫報告,手槍放火不謹慎打傷自己同志等等五條,省委撤銷我的領導工作代理政治委員,黨的處罰,給我嚴重警告。十一月趙尚志負傷,我以宣傳科長的職務,在冬季日寇大討伐的嚴重情況,配(合)地方黨部支撐珠河、延壽、賓縣的活動局面,打擊敵人保持實力。十二月司令部派我到方正縣領導第六總隊,開闢了方正的新遊擊區,與土龍山民變的謝文東部隊建立反日統一戰線,團結了廣大山林義勇軍。
這位身材魁梧,大眼睛,高鼻樑,相貌堂堂,嚴肅、穩重,好像不易接近,講起話來口若懸河的東北漢子,閱歷豐富,有著堅強的意志,善於獨立思考,是那種能擔大任的職業革命家‐‐他的精彩華章,主要是在擔任3路軍總指揮之後。
&ldo;樹林子不是根據地&rdo;
湯原遊擊隊攻打太平川&ldo;連環窯&rdo;,引起震動。張傳福率自衛團起義,影響更大。人心所向,有錢大戶紛紛靠攏遊擊隊,窮苦百姓自不待言,太平川遂成紅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