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3/4 頁)
微弱的希望,朝著為受災的郡縣走去,只為得一口飯吃,盡力地活下去。
孟幼舒騎在馬上,四周團團圍著手持刀刃的護衛,生怕災民變暴民,驚了君上的駕。她看了看警惕戒備的護衛,雙唇抿得緊緊的。滿面枯黃的夫人衣衫襤褸,抱著飢瘦的嬰孩,步履艱難;白髮蒼蒼的老者拄著隨手拾來的目光,一步一步朝前;青壯的男子護著一家老小,已是精疲力盡。
路旁躺滿了餓死淹死的屍首,無人懼怕,無人收斂,已是平常,人群中不斷的有人倒下,有一婦人跌倒在地,身旁總角的幼子哭著撲到母親的身上,婦人已聽不見,任憑幼子如何呼喚都不再動彈,災民們都已看慣瞭如此生離死別的場景,滿臉麻木,滿目悲愴。有一衣衫破舊的老翁彎身碰了碰那婦人的鼻息,嘆息著搖了搖頭,扶起了孩子,牽著他往前走去,孩子一步三回頭,啼哭著離開了母親的屍體。
孟幼舒深深吸了口氣,傳令屬下:&ldo;傳令各郡郡守速往臨安府,共議救濟事宜;令兩浙總兵加強巡視,以防民變。&rdo;她頓了頓,再道:&ldo;崔雲姬崔大人現在何處,令她速來臨安府面見本君。&rdo;
重災再前,無人敢有一絲耽擱。
孟幼舒深深地看了災民一眼,全速往臨安城行進。
災情已無法拖延,隔日,各郡郡守便匯集在臨安,孟幼舒便領著諸官商議救災事宜,一面分派任務,一面統計受災人數。諸郡守皆聽令行事,不敢有一絲異議。
半日後,令郡丞分一部分糧食往郡治所在,郡守則留下再行商議。
隔日,崔雲姬到臨安。
孟幼舒忙著救災,便在夜間與她碰了次面,先問了崔家如何,可曾受損,接著便說起此次堤壩損毀之事。
崔雲姬在江南多時,親眼目睹率水決堤,心中早有論斷,見來的是淮安君,便說了出來:&ldo;這事實在巧的很,災情一現,下官便覺不對,立即找了靠近率水的百姓來問,據百姓陳述,當夜,曾聽數聲驚天巨響。&rdo;
孟幼舒神色一凜‐‐堤壩是被炸毀的!
崔雲姬看了看孟幼舒臉色,繼續道:&ldo;下官本想往堤壩處檢視,奈何接下去多日,雨水不斷,靠近不得‐‐縱使能靠近,恐怕證據也都叫大水沖乾淨了。&rdo;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孟幼舒道:&ldo;炸毀堤壩的火藥不是尋常人弄得到的,也非一人之力可行,這事必有多人參與。&rdo;
崔雲姬贊同地點了點頭,面上的陰沉卻無半點消散:&ldo;能弄到火藥,軍中多半有人參與。&rdo;
還有地方官員,定也有參與。兩浙官場,要比想像中更為複雜。
此事,棘手的很。孟幼舒在京時任尚書令,並未涉及軍事,她想了想,問道:&ldo;兩浙總兵戚袞為人如何?&rdo;
崔雲姬頓時眼睛一亮,道:&ldo;是個正派的君子,曾與家君有一面之緣。&rdo;
孟幼舒終於顯出些許笑意,道:&ldo;還望尊君能做個中人,本君欲與戚總兵一見。&rdo;
得到總兵的幫助,要在軍營中調查缺失的火藥便容易的多,事情發生不久,定能有眉目。從火藥的來源入手,是最為便捷的途徑。事不宜遲,崔雲姬立即答應,連夜趕回家去。
孟幼舒送崔雲姬到正門,看著她的馬車沒入黑夜之中,便回身走回房中,拿出早前便備下的江南諸官的履歷師門家世看了起來。
能做這事的人,必是裴伯安心腹,且必是心思縝密之人。待到天亮,孟幼舒已圈出三十餘人,其中包含臨安郡郡守崔浩。
</br>
<style typ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